•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年内猪肉批发价跌56%!农业农村部喊话:多吃多买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9-15 字号: 收藏文章

  猪肉价格今年以来持续走低,官方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肉批发价已下跌超50%。

  临近“双节”,消费旺季到来。对于生猪价格走势,机构认为,当前中秋国庆临近且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猪价大概率小幅提振。不过,节日效应过后,生猪价格将大概率继续回落。

  年内猪肉批发价跌56%

  据农业农村部披露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数据,全国平均猪肉批发价年内逐月走低,从1月份的46.71元/公斤,跌至9月份的20.54元/公斤,区间累计降幅达56%。

  另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的监测,截至9月14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03元/公斤,而这一数值在9月1日为20.75元/公斤。

  养殖企业披露的产销月报也印证了猪肉价格的走势。

  近日,A股五家“养猪大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公布8月份产销数据显示,月内商品猪销售均价同环比齐跌。

  其中,“猪茅”牧原股份8月销售生猪257.3万头,销售收入42.34亿元。当月生猪销量同比增长57.47%,但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近30%,主要原因是生猪销售价格从去年8月份的34.47元/公斤降至今年8月份的13.92元/公斤,跌幅达六成。

  曾经的创业板市值一哥温氏股份同样业绩惨淡,当月生猪销量同比增超八成,销售收入减少33.27%,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跌61.52%至14.24元/公斤,销量的增长完全被价格的下跌抵消。

  牧原股份在公告中提示,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生产行业的系统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

  开元证券发布研报分析指出,8月以来,受生猪出栏量增加、低效母猪淘汰、冻肉低价走货影响,市场猪肉供应量增加,但受限于消费低端低迷,生猪价格于8月转跌。短期来看,受低迷行情影响,市场大猪出栏情绪受到抑制,形成一定积压;冻肉库存居高且与鲜肉价差拉大,也对鲜肉屠宰走货产生一定抑制。综合来看,短期猪价反弹压力较大。

  中金公司表示,尽管节日临近,叠加政策收储,对四季度猪价有一定支撑,但这不代表本轮周期结束,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反弹并不能冲抵供给端压力的持续释放。向前看,节日效应过后,生猪价格将大概率继续回落,明年3月左右或将下探至底部位置。

  广州期货认为,鉴于新一轮收储陆续开展,短期猪价或有回调。但供给宽裕局面不改,消费增量难以全部覆盖猪肉供应数量,猪价即使反弹也难以延续,预计猪价中长期维持下行逻辑,盘面震荡偏弱。

  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内生猪产能完全恢复,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

  马有祥表示,随着中秋、国庆两节临近,农产品消费将迎来传统旺季。一般节日期间农副产品价格都会有所上涨,特别是生猪产能完全恢复。因此,节日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尤其是猪肉。“近期(猪肉价格)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9月14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76号建议的回复,其中强调,将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农业农村部表示,开展监测预警是指导生猪生产、调节市场供应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应急体系。

  农业农村部称,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好《意见》有关要求,抓紧制定稳定生猪产能工作方案,工作重点是注重早调预调微调,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形成生猪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防止生猪产能大起大落,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将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

  不过,在这条回复中,对于代表提出的关于生猪保护价收购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认为,“现阶段不宜实行”。

  农业农村部给出的解释是,现阶段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其他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已全面放开,市场放活对生猪产业发展发挥了根本性推动作用,政府不宜再进行保护价格的干预。同时,各地生猪生产成本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统一难度大,收购价格和补贴标准很难掌握。

  文章来源:四川观察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