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宀”是屋顶,“豕”是猪。一个“家”字,生动阐释了猪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分量。
但是,生猪产量不稳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加上动物疾病和生长周期性影响,让“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猪周期”频繁出现,消费者和养殖户“几家欢喜几家愁”。
猪肉价格高刺激养殖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的“猪周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规律。
推动荆门“一头猪”工程,如何用好当前“猪周期”?
随着生猪产能释放进入高峰期,本轮“猪周期”已经滑入下行区间。特别是进入5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生猪市场今年已经‘血流成河’,明年估计要‘尸横遍野’。”业内人士判断。
“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生猪价格下滑,养殖散户生存面临考验,正给大型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让渡出了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行业整合迎来了契机。同时,由于养殖收益下降,一些养殖企业把眼光投向了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发展全产业链有了积极性。
把握好“猪周期”,荆门“一头猪”工程在危机中也迎来了窗口期。
文章来源:新牧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