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猪肉价格“塌方式下跌”背后的轮与回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3-05 字号: 收藏文章

  春节前还直呼“吃不起猪肉”的孙青青,如今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2021年3月3日,淄博一家大型商超人头攒动,春节过后的市场依旧忙碌。孙青青径直走到摆满鲜猪肉的冷鲜柜前。

  “五花肉25元/斤。”售货员报出的价格着实让她吃惊不小。

  “年前鲜五花肉还是40元/斤,买几斤肉就得一两百块钱!没想到才几天时间竟便宜了这么多!”对身为家庭主妇的孙青青而言,肉价下降的确是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儿。

  孙青青家里有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老人需要营养补身子,孩子需要吃肉长身体。因此,平时家里会时不时准备肉食。而现在,猪肉价格的接连下降,一下子让她的生活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调查发现,受市场供应情况及过节消费旺盛影响,年前猪肉价格曾上演了一波直线拉升的行情。不过,年后,这波行情却又开始呈现出掉头直下的态势。

  以上述商超的鲜五花肉为例,从年前的40元/斤到如今的五花肉25元/斤,一月之内跌幅达到37.5%。

  “希望猪肉价格能越来越便宜。”孙青青说。

  而就在她满心欢喜地希望肉价继续下跌的同时,猪肉市场另一端的何理想,却已绷紧了神经。

  毕业于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何理想,是淄博一家专业养猪公司的老板。出生于1984年的他,至今已有整整14年的养猪场经营经验。在这14年中,他既领略过价格“一路飘红”的喜悦,也品尝过市场“哀鸿遍野”的苦涩。

  何理想提供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北方地区的生猪均价是12.42元——13.47元/斤,南方地区则大致维持在13.35元——15.77元/斤这一价格区间。而在一个月之前,上述两个价格还尚处在17元——18.5元/斤和18.5元——20元/斤的高位。

  如此算来,一个月时间,北方地区生猪价格的跌幅已经达到26.9%,南方地区的跌幅亦达到27.8%。

  “塌方式下跌”,成为市场显而易见的事实。“20天左右的时间降幅就超过25%,如此快速的下跌,我从业14年来还是第一次遇见。”何理想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调查何理想等更多养殖者发现,目前的市场行情已开始出现“猪周期”的苗头。

  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一般意义上的“猪周期”,其循环轨迹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受市场生猪供应量持续紧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大量储备冻肉抛向市场,猪肉供应量稳定增长,这使得春节之后的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并进而导致肉价出现断崖式下跌。

  对养猪户来说,这轮终端市场的下跌,带来的影响尤为巨大。

  “去年公司新上了两套紫外线杀菌机器,大大增加了成本。春节后的价格大跳水,将直接导致企业超出预算陷入危机。”何理想说,非洲猪瘟对养殖场影响颇深,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成本大大增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调查获知,目前国内养猪市场分化趋势非常明显,养殖群体正由小型散户转移至中、大型规模场。原因是,经历非洲猪瘟的多轮洗礼,散户复养积极性受挫,市场占比持续缩小。

  这种情况下,国内大型集团猪场抓住机遇快速扩张,通过新建或者兼并的方式大肆扩张产能,使得饲养密度再度提升,并进而导致猪源发病率提高。尤其是“公司+农户”之类的集团猪场,以及原址复产的中等规模场等,中招几率明显大于散户群体。

  这也令本就特殊的养猪市场,变得愈发脆弱。

  何理想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苗猪短缺价格飙升,让过去的这个春节成为猪肉价格升得最快、最高的一次。不过,他判断,今年的猪肉市场行情,很可能会出现迅速下降然后再迅速回升的局面。

  他给出的理由是:受冬天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山东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了30%——50%的折损。这使得市场上苗猪缺货严重,现在一只7公斤的苗猪市场价格已经达到1800元。

  “市场严重缺少猪苗,在这种情况将导致猪肉市场的供应短缺,从而促使肉价回弹。”何理想分析说。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此前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飘红的猪肉价格,曾让家庭主妇孙青青饱尝拮据和精神紧张“之痛”。而现在的“塌方下跌”,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放松了不少。

  “猪肉价格会持续下降吗?”华灯初上,买完五花肉和排骨的孙青青,向柜台内的售货员发出了这样一个追问······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