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巩固脱贫成果 接力乡村振兴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2-04 字号: 收藏文章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变”要求,保持现有脱贫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过去的五年,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区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千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面对脱贫攻坚成绩单,代表委员们在深受鼓舞的同时,纷纷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脱贫成果要拓展 

  “2020年萨依巴格乡实现了整体脱贫,13个深度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萨依巴格乡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自治区人大代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党委书记徐鸿昌说,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以来,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自我脱贫能力明显提升。随着全乡摘掉穷帽子,现在乡亲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更加坚定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要‘守底线’,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又要‘上层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徐鸿昌代表说,2021年,萨依巴格乡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和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监测预警帮扶,坚决防止返贫,确保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要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党委书记李文娟说,布伦口乡将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不返贫。继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帕米尔高原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依托产业支撑,提高旅游业和畜牧业的附加值,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衔接过程要稳健 

  “我们将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抓紧优化完善各项具体举措,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治区政协委员、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党委书记郭小平说,2021年,纳达齐牛录乡将进一步落实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设4万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同时,依托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用好稻田画等资源,打造“锡伯小院”等特色旅游品牌,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我们还要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郭小平委员说,纳达齐牛录乡将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就业信息互动,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 

  自治区人大代表、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党委书记郑磊说,2021年,玛纳斯镇将进一步补齐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短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酿酒葡萄、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土壤硒元素含量丰富的优势,增加生态富硒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要发力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的在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脱贫地区实现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推动脱贫群众生活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改善。”自治区人大代表、若羌县县长艾山江·艾塔洪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若羌县将继续深耕红枣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提高红枣品质,打造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 

  “我们还将继续提升红枣产业化发展水平,让更多农民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持续增加收入。”艾山江·艾塔洪代表说,若羌县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大力度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红枣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提高红枣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若羌红枣”这一知名地域公共品牌,积极整合本地红枣商品品牌,进一步提升若羌红枣市场竞争力。 

  “产业和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李文娟委员说,布伦口乡将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打造一支爱旅游、懂产业、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依托帕米尔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布伦口乡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帕米尔高原风情旅游胜地,带动广大牧民群众实现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