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养猪业变局,资本注入,加速中小散户退出,猪价何去何从?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0-10-26 字号: 收藏文章

  养殖成本越来越高

  饲料成本持续走高。长期来看,国内原粮受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影响,价格将呈上升趋势;而受新冠疫情、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短期来看,进口原粮成本也将保持高位。同时,禁抗令的到来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饲料成本。

5.png

  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人力成本增长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农村农业从业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养猪人才更是难求,猪场高薪招人的新闻层出不穷,更有猪场用高薪招夫妻饲养员的办法解决用工难问题。

  生物安全防控投入增大。非洲猪瘟防疫难度大,致死率高,使养猪业在过去的2年出现“不发瘟,就发财”的局面,因此,在流行性疫病时有发生的今天,企业的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环保设施投入加大。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使养猪业的环保压力增大且将长期存在,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成为将成为对养猪企业的基本要求。

  养殖风险越来越大

  21世纪以来,生猪疫病呈多发态势,如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猪链球菌病、2006年的高致病率猪蓝耳病、2018年开始在国内爆发的非洲猪瘟等均引起了养猪产业的剧烈波动,极大地增加了养殖风险。

  市场波动越来越剧烈

  非洲猪瘟极大地改变着国内生猪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国际市场上,猪肉的供求关系受着非洲猪瘟、新冠疫情以及国际贸易的多重影响,比如德国今年9月再现非洲猪瘟以来,多国宣布禁止从德国进口猪肉;法国、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等多地肉类加工厂和屠宰场爆发新冠疫情,导致隔离、关闭,均影响到市场供给。

  另一方面,受我国复养稳产政策的鼓励,加上供给短缺下高利润的驱动,出现大范围复养扩养,生猪产能在快速恢复。而资本对商品猪场跨界的大力投资更让未来的市场扑朔迷离。

  政策持续支持鼓励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而各地政府更是在“稳价格保供给”的压力与动力下,大力支持生猪养殖,养猪企业在环评、用地、信贷等方面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极个别地方出现新建猪场占用基本农田的反面案例。

  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突飞猛进

  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不断地与产业融合,升级改造着产业。物联网、5G可以让猪场连接更全面、数据传输更高效,大数据可以沉淀全产业链数据、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价值,人工智能可以使数据采集更高效准确、同时可以创造新的数据源,区块链让数据更可信。养猪业充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特性,让消费者、生产者、经销商、物流运输等同步记账,保证猪肉及猪肉制品从养猪投入品到商品到售后全链条数据真实的记录,满足消费者安全健康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国家队诞生

  近年来,不仅有中化、中粮、中农发、首农、北大荒等大型央企国企纷纷加入养猪大军,各地的国企也争相投入大笔资金开始养猪,如江西的水投公司、广东越秀集团、广西农工商集团和宏桂集团等。

  资本大力投入

  根据猪易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9月上市企业投资养猪业的金额便达到516亿。近几年,更有知名地产企业如万达、恒大、碧桂园、万科等在养猪业进行战略布局。

  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出栏量占比

  中小散户加速退出,但将大量长期存在

  2010年以来,中小养猪户呈现减少趋势,2018年非洲猪瘟更是加速了中小散户的退出。但在中国尚有2亿小农户,以及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时代大背景下,加速退出并不意味着消亡,对于散户而言,行情低迷时,商品猪可实现村社内部消费、消化,行情好时,可以供给市场,因此,散户养殖对于猪肉供需而言,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因此,中小养猪户将大量、长期存在。一方面,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家庭养猪经验基础上,养殖户也探索出一些适合中小散户经营模式的养殖方式,如发酵床养猪、阳光温室养猪、庭院特种养殖等养猪技术。另一方面,中小养殖企业被集团型企业“包养”,成为集团型养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推算,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出栏量占比近10年呈上升趋势。

  产业结构由金字塔向纺锤型转变

  养猪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2020年的纺锤型,年出栏量100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企业由2014年的9%上升至2020年的22%,并预测该比例将继续上升。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