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莆田:秋色如画里 入目皆"丰"景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0-21 字号: 收藏文章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2020年的“三农”事业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验,保障了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也充分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

  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提出,要把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主动对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推动农业种植标准化、专业化、高端化,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十月寒露至,丰收共此时。走马莆田市各乡村,从西部生态到中部山水,从北部水乡到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美丽乡村俯拾皆是。

  科技催化,蹚出特色振兴之路

  缤纷五彩绘秋田,瓜果遍地醉万千。国庆黄金周期间,沿着宽阔平坦的秀港大道一路前行,抵达秀屿区东庄生态休闲农业园,一排整齐的育苗大棚映入眼帘。巨无霸红心火龙果、雪甜7401水果玉米、百香果、甜瓜……琳琅满目、甜蜜迎客。

  东庄生态休闲农业园位于东庄镇营边社区,规划占地1200多亩,是该区全域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示范项目,也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

  漫步在田埂上,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林文雄如数家珍。他说,园内种植有蛋黄果、巧克力布丁果、冰淇淋果、太平洋沙梨等台湾特色果树品种,以及板栗南瓜、水果玉米等优良农作物,均是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原生态产品。他算了一笔账:“以一亩地为例,一年早季、晚季种植南瓜,冬季种草莓,南瓜年收益为6000元,草莓则是3万元左右。这样,一亩地年收益可达3.6万元。”

  2018年,秀屿区携手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莆田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63岁的林文雄是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他的多方争取下,研究院邀请到包括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在内的30位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围绕“产业开发、智慧乡村、在地康养、人才培训、文化构建、社会治理、闽台合作”7个方面,规划全域振兴之路。

  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全省首家高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也随之落地。目前,工作站共有市级科技特派员1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9人。

  林文雄及其科特派团队的到来,为当地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林文雄常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农场管理员如何科学修剪施肥,合理利用土壤。当地还定期邀请科研专家开展实地指导、系列研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等。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民500多人次。

  绿波春浪满前陂,一园秀色入心田。在东庄镇石码村,石码村田园综合体横跨8000亩田地,生机盎然。

  “基地引进了温控玻璃房、农业种植大棚等现代农业种植设施,实现水肥、温度、光照等因素全自动、一体化、全天候调控,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种植效率及产业效益。”林文雄告诉记者,石码村生态田园综合体目前以林果蔬菜、花卉种植为主,它利用电商平台直接连上销售渠道,实现产商融合、产销衔接,同时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和农村电商业的发展。

  近年来,东庄生态休闲农业园、白山百草园基地、东庄百果园基地、果多多家庭农场、闽华再生稻基地等一批项目陆续冒芽生长,全域振兴图纸逐渐铺开。去年,东庄镇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镇,今年,东庄镇还获得秀屿区首个“全国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初以来,莆田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选派70名农业专家,开展“科技干部进千村入万户”行动,涵盖7个重点领域,针对当地主导产业或特殊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难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各类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等。目前,已对接73个村、29个经营主体,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1个,科技示范推广面积2503亩,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为促进全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业引领,乡村华丽蜕变

  9月22日,秋分。当天,以“兴化庆丰收 喜迎小康年”为主题的莆田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举行。

  如今的五云村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家园”。(资料图片)

  云淡天高,风和日丽。走进五云村,绿水青山,龙眼簇簇荡枝头,往来游客俱道风光好。

  曾是省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五云,何以作为莆田丰收节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脱颖而出?

  五云村位于华亭镇西北部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无主导产业。过去,村民长期以种植枇杷、龙眼为生,品种多为“大路货”。前些年,由于普通龙眼、枇杷缺乏竞争力,加上靠天吃饭无保障,被抛荒的果园越来越多。

  2008年,该村引进越南品种——“四季蜜”龙眼,因它在4℃~35℃的自然环境下均能开花结果,一年可收获4季,故而得名“四季蜜”。其与一般的本地龙眼相比,颗粒更小,但肉质更脆、更甜。

  金秋十月,走进华亭镇产业扶贫基地,记者看到,仅有一人高的“四季蜜”龙眼树已结出半个指甲盖大小的果子,密密麻麻悬挂枝头。

  “一般的龙眼,通常于每年9月前后成熟采摘,但产期可调的‘四季蜜’,在元旦至春节期间,独家上市,供不应求。”莆田市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许伟东告诉记者,包括散户种植在内,五云村共有“四季蜜”龙眼100亩,亩产500多公斤。明年1月前后,一亩“四季蜜”龙眼,可以为当地带来至少3万元的收入。

  “四季蜜”不同于普通龙眼,栽培技术、修剪手法大有讲究。“四季蜜”引进之初,当地农户对此并不熟悉,在许伟东等人的不断研究试验下,总结出可调节产期的高效科学栽培方法,2015年,这项“四季蜜”龙眼栽培方法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依靠现有的技术支撑和生产规模,2016年8月,五云村正式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果园100多亩、山坡地200多亩,建起“四季蜜”“立冬本”晚熟龙眼产业扶贫基地,为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眼下,该村还规划建设“四季蜜”现代农业观光园,让消费者与生态农业零距离接触,打造人气乡村游。

  2015年起,五云村通过实施拆旧复垦、新村建设、村庄整理等,逐步转变为一个拥有村集体资产2000万元的强村。与此同时,该村因地制宜,建起游泳健身基地、乡村旅游自助用餐基地、旅游玻璃滑道景观工程、山泉水蓄水池,发展休闲农业及特色乡村旅游。2020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超6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今年上半年,莆田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1.02亿元,同比增长2.9%。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7家,固定资产净值4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37.8亿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