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小小食用菌,撑起“致富伞”——“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09-18 字号: 收藏文章

  正值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绥滨县吉成村小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连片的平菇栽培大棚错落有致,棚内密密麻麻的菌棒整齐排列着,一朵朵肉嘟嘟的平菇钻出菌棒,模样喜人。

  马小晖,一名退伍兵,2006年底转业复员后,他考察了绥滨县周边的蘑菇市场需求,向有经验的种植专家学习经验,便开始了自己的“菌类基地”创建。“我很看好这个市场,和媳妇商量妥了后拿出了全部积蓄投入进来,拼一把!”马小晖说。

  然而,马小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我和媳妇每天凌晨就要坐着轮渡去富锦的早市上卖平菇,有时一跑就是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回忆起创业往事,马小晖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

  2009年,他们进了一万袋菌包,由于管理没跟上,菌包染了病,全扔了,心疼得好一段时间缓不过来。但马小晖没有轻言放弃,坚持做下去。如今,合作社的平菇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十万公斤,车间内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从最初的300平方米的棚子,发展到总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的平菇培育基地。14年间,马小晖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帮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

  “没来合作社之前,我们两口子就靠种地、打零工维持生活,还要供两个大学生,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我俩吃住都在这,平时给蘑菇浇浇水、摘蘑菇,干点杂活儿,一年能挣4万多块,家里宽裕了不少”建档立卡户杜云凤说。

  吉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旭说,目前小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已有贫困人口7人在扶贫车间务工,并与公司签了长期用工协议,年收入从6000元到20000元不等。

  说起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马小晖充满期待。他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进一步开拓市场,并在打造品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注册了“小晖”牌商标,开始研发和加工鲜蘑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在吉成村,一朵朵色泽鲜艳的“平菇伞”,成为马小晖和村民们的“致富伞”。优质的食用菌,持续上涨的销量,让每一个加入合作社的乡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