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专家专栏

新中国70年国家粮食安全提升至新水平 分享到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2019-10-08 字号: 收藏文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粮食供给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
      粮食人均占有产量是均衡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基础性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88.1公斤,到2018年增至471.5公斤,增长了64%。尤其要强调的是:国内人均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是在国内人口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实现的。195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5.52亿,至2018年末增加到13.79亿,70年增加了近8亿。长期以来为了实现粮食的安全供给,我们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国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2018年国内小麦产量为13143万吨,稻谷产量为21213万吨,玉米产量为25733万吨,分别比1950年增长了8倍、2.8倍和17.5倍,比1980年增长了138%、52%和310%。国内粮食供给已经从紧张转为宽松,三大谷物市场均呈现供给有余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得以积极推进的背景下,粮食的进出口贸易量是衡量国家粮食安全的另外一个指标。中国是粮食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为了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在努力增加国内粮食产量的同时,需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的供求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国内粮食市场开放,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的能力明显提高。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 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到11555万吨,连续五年超过1亿吨。粮食进口量随着国内粮食需求的扩大而增加,总体上有利于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适应了国内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国家粮食供给安全能力。
      一项关于衡量资源风险对各个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主要考核“支付能力”“可获得性”“质量与安全”“自然资源及复原力”四项指标后,依据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组织综合评估各个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中国粮食安全指数在《2017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中排名第45位。
      二、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流通基础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粮食供给总体偏紧,粮食储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粮食供给短缺,备荒备战是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
      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我国粮食市场逐步发育,粮食储备的吞吐调节功能不断得以强调。粮食产量年度间往往有着很大的变化,为了抑制粮食价格年度间发生剧烈的波动,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丰年“平籴”和歉年“平粜”之法,通过调节流通数量,实现对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必要保护。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国内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开始建立,以解决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之后出现的“卖难”问题。中央粮食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确定了必要的粮食储备规模,以在灾年时有足够的能力确保粮食供应,实现国内粮食供给安全。目前,中储粮总公司在全国拥有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总仓(罐)容接近1亿吨。
       粮食储备的目的是调节市场供应,但在实践中发现,在正常的粮食储备规模之内的粮食收购,往往无法实现对市场的有效调节,于是托市收购作为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加以实施。在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时,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工厂,由粮食生产者变为粮食消费者,此时期保证粮食供给安全的意义重大。在我国经济出现重大转变的过程中,托市收购成为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平籴”之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5年以来,政策性粮油收购总量超过9.3亿吨,其中2015年收购量达到1.83亿吨,收购量约占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44%。
       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超过5亿吨,提前四年完成了国家规划确定的粮食增产计划,之后供大于求的矛盾出现并持续存在了好几年的时间。中国出现农产品全面的过剩现象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有的年份因为丰收发生了“卖粮难”,但是持续几年的系统性过剩,过去确实没有出现过。为了重新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平衡,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了结构战略性调整,针对粮食供大于求的矛盾,降低保护价水平,缩小保护价保护范围,减弱价格刺激力度,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努力扩大出口,下大力气消化粮食存量,采取积极措施减少粮食增量。到2003年,粮食库存压力大大减轻,粮食产量也降至只有4.3亿吨,仅与13年前的产量相当。从2004年开始,国内粮食产量重新受到重视。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为促进粮食产量提高,国家采取了历史性的措施,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积极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粮食生产积极性,国内粮食产量连续增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粮食消费表现出了新特征。大约是从2012年秋季开始,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又一次发生了转变,三大谷物市场供求均出现供大于求局面。当粮食供求状况因市场范围扩大发生重大改变之后,粮食储备调节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正在适应粮食形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得国内粮食供求处于可持续的平衡状态。几年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供求矛盾突出的玉米去库存进度超出预期,粮食政策由主要促进粮食增产转变为让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国家粮食安全进入新阶段,面临艰巨挑战
       在粮食供给量总体不足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是保障粮食最低供给安全的必要措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粮食计划供给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发生过全国性的饥慌,有着惨痛的教训。历史时刻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当前,一方面,国内粮食供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供给有余的情况出现,国家粮食供给安全提升到了新水平;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何在开放条件下保护国内粮食生产者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和突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国内粮食生产越来越受到水资源不足的制约,更长时期的天气变化会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确定,近期病虫灾严重发生却对粮食生产产生着巨大威胁。特别是市场范围扩大之后导致了国内粮食生产效率低下的矛盾愈加突出,粮食价格低迷需要更加有力的生产扶持政策,粮食政策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粮食形势作出调整。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一定要坚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已经提出,明确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要求,确定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从更长的时期看,实现粮食安全有着积极的前景,人类不断进步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美好的前景,新能源,新技术的采用,将会历史性地提升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分析当前,展望未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功地解决了庞大的国内人口的吃饭问题,城乡居民总体需求水平提高,正在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国家粮食安全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将会解决得更好!(来源:中国粮食经济,作者尚强民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原主任)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