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行业之声

早春甜玉米增产早收栽培关键技术 分享到 来源:中国小麦网 发布:2019-10-30 字号: 收藏文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饮食观念逐渐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因而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逐渐由普通玉米向甜玉米、粘玉米转变,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要想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鲜食甜玉米,就需要在栽培过程中进行良种良法配套,以充分发挥甜玉米的优良性状。早春甜玉米高产栽培通过地膜覆盖、适时播种、肥水运筹等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温增墒、节水节电、保肥促苗、增产早收,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还较常规种植增产2100~2400kg/hm 2 ,提早收获9~12d,抢先占领市场,经济效益显著。但广大的种植户对早春甜玉米单垄双行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各时期的管理要点和技术难点把握不准。为此,本文阐述了早春甜玉米覆膜栽培各时期的管理节点和措施,以便种植户在栽培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

1 选地整地

      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养分的主要部分,而玉米根系较为蓬松,加之早春种植土壤相对干旱,这就要求对土壤进行优化,才能使早春玉米栽培获得优质高产。因此,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相对深厚、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病原菌残留较低的地块。地块选定后,在越冬前撒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45m 3 /hm 2 ,然后对土壤进行深耕,耕深25~30cm,通过整个冬季的低温冻垡和晒垡,可以冻死和杀灭一部分的病原菌和虫卵,土壤在冰冻之后也变得十分疏松,有利于玉米播后出苗。第2年春季玉米播种前10~15d进行浇水造墒,当土壤墒情适宜进行旋耕时,撒施氮磷钾平衡肥(15-15-15)750kg/hm 2 ,旋耕机旋地1~2遍,整平地面。

2 品种选择

      覆膜玉米生长发育较快,生育周期短,若想获得高产必须以选择抗倒、丰产的单交或双交品种,同时考虑当地的种植气候条件、甜玉米的销售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商丘地区可选择种植的甜玉米品种有超甜1号、中甜2号、鲁甜9-1及黄甜104等。

3 适时播种

      播种前3~5d,对玉米种进行晾晒 ,同时去除干瘪、发霉、破损的种子,播种当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以预防病虫危害。根据时令,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对后期夺取高产和高收益至关重要。覆膜玉米可在土壤解冻后,10cm以内耕层地温维持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商丘地区可在3月下旬播种。若播种过早,外界温度较低不利于出苗;播种过晚,生育期整体后移,在上市时失去了价格优势,不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播种时为保证一播全苗,应控制播深在3~5cm,可采用地膜玉米机播种,适当密植,栽植密度为64500~69000株/hm 2 。播后喷洒50%乙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覆盖地膜增温保墒,促进提早出苗。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甜玉米播种8~12d即可出苗,此时应经常在田间查看,当玉米2叶1心时破膜,最迟应在第2片真叶展开前放苗,以免高温烫苗。放苗原则为: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早晚放,风大苗不放。放苗方法为:用带钩的铁丝划破薄膜引出幼苗,并用湿土将幼苗周围封严,以防治高温从膜下溢出烫伤幼苗叶片,但覆土不能过多,以压住地膜为原则,否则地膜被土壤覆盖较多会降低增温效果。待苗出齐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片可见叶时进行定苗,生长期间若发现幼苗产生分蘖,要及时去除,以减少养分消耗 。

      4.2 施肥 玉米施肥的原则为重施基肥,兼顾苗肥和穗肥。在育苗定苗后,玉米幼苗5~6片叶时,穴施尿素105~120kg/hm 2 。在大喇叭口期,玉米12~13片叶时,追施穗肥,穴施尿素150~180kg/hm 2 ,以促进雌穗发育。在甜玉米抽雄10d后,进行根外追肥,防治植株早衰和发生病害,可用0.2%磷酸二氢钾和0.2%的硫酸锌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1~2次。

      4.3 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玉米收获前20d不得再喷洒农药。玉米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蝼蛄、金针虫和蛴螬,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穗病和穗腐病。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可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淋玉米茎部;黑穗病和穗腐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可用啶虫脒、噻虫嗪和吡虫啉进行防治。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此时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也可用甲维盐或辛硫磷等药剂喷洒喇叭口和花丝 。

5 适期采收

      鲜食甜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一般为雌穗授粉后20~25d,此时玉米鲜嫩、营养丰富、品质较好。若采收不及时,会影响玉米的品相和品质。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