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深加工资讯

广西糖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分享到 来源:转载 作者: 发布:2015-12-23 字号: 收藏文章

“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糖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关键环节,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大力推进广西糖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取得较好成效。

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逐步缩小国际差距;在工业领域,推动糖业由量的增长向增强市场影响力、控制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转变,由产品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单个企业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向行业性、区域性绿色循环发展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转型升级,创造领先优势;在改革创新环节,推动蔗区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糖-蔗价格联动机制改革和企业战略重组,建设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增强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广西糖业转型升级在9个方面迈出新步伐。

广西糖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坚持不懈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促成国家于2015年5月印发《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我区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纳入国家700万亩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并计划6年内安排30亿元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广西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

“双高”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区2014-2015年计划建设的130万亩“双高”基地,共涵盖1340个片区,开工片区1000个,占总任务的74.6%。其中,完成土地整治面积92万亩,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89.1万亩,开工实施水利化项目片区455个、面积60.6万亩,良种种植面积121.1万亩。

机收压榨一体化改造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自治区工信委安排专项资金3900万元,支持南宁糖业香山糖厂等4家企业实施压榨槽技术改造和机收压榨一体化项目试点建设。4家试点企业合计采购52台大型甘蔗收割机,理论上每榨季可为甘蔗种植者节约雇工成本约7488万元。考虑到雨天收割机不能作业等因素,按理论值的50%测算,每个榨季至少可为蔗农减少雇工支出3744万元。南宁糖业香山糖厂机收压榨一体化工程已率先于2015年12月18日全面运行,30台大型切断式收割机全部下地收蔗。

甘蔗多样性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为解决甘蔗制造产品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十二五”以来,我区大力推进甘蔗向糖以外的生物化工、酒、饮料等产品领域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已建成以广维化工、金源化工为代表的一批甘蔗生物化工企业,以北海果香园、百果源为代表的一批蔗汁饮料企业,以农垦糖业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朗姆酒企业。其中,广维化工建成了目前世界上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聚乙烯醇产品生产线,农垦糖业集团生产的朗姆酒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食糖深加工取得突破,桂林荔浦微邦生物公司和南宁武鸣维科特生物公司利用生物酶技术,将普通白砂糖转化为异麦芽酮糖和异麦芽酮糖醇,价格是普通白砂糖的4-5倍;食糖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永鑫华糖集团开发生产的“黄金”系列砂糖、咖啡糖等产品广受欢迎,并出口到国外,价格比普通白砂高10-15%。

糖业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国内领先——广西是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的先行省区,糖业已成为广西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发展的示范产业。大部分制糖企业(集团)实现了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蔗渣制浆造纸和蔗渣生物质发电全国第一。制糖加工的副产品蔗渣、糖蜜、滤泥等得到充分利用,已形成多条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产业链。全区糖业综合利用产值占制糖产值的比重达40%左右。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单位排放全国最低——我区制糖企业COD、BOD和SS去除率90%以上,废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2013年全国行业“绩效同业对标”指标评比中,吨糖耗原水最低前20名中,广西占18名;吨糖COD排放量最低前25名中,广西占24名。

企业联合重组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按照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取得显著成绩。对外战略合作方面,引进上海糖酒集团全资收购广西凤糖集团,东方先岛收购田林富民糖业,中粮屯河糖业进入崇左、北海发展;区内重组方面,促成广西农垦糖业收购大化大地糖厂,南宁糖业并购环江糖厂、宾阳大桥糖厂。

率先建设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2015年12月18日,由自治区工信委、糖业发展局组织建设的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广西糖业服务网”率先在糖业农业领域正式运行。该服务网可为甘蔗种植户、农机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具备网上业务查询、网上订购等功能,并提供政策补贴、农机应用、甘蔗种植等新动态和新技术等信息。制糖企业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对甘蔗的砍运榨进行合理调度,保证生产均衡和甘蔗新鲜度,提高出糖率,降低生产成本。下一步,该服务网将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制糖生产和食糖流通领域,实现服务糖业农工商全覆盖目标。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