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承担的利用蒸汽渗透技术实现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原位发酵—分离过程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标志着我国非粮燃料乙醇关键技术攻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采用该项目成果建设的乙醇发酵—蒸汽渗透耦合中试装置评价表明:渗透液中乙醇浓度在340~480克/升,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保持在54~66克/升,较相同条件下流加发酵过程乙醇产率提高67%,分离性能稳定,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据该项目负责人惠继星介绍,项目组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种利用蒸汽渗透技术原位分离乙醇的方法,可解决产物抑制问题,提高发酵强度及乙醇产率。“将生物乙醇发酵过程与蒸汽渗透技术相耦合,采用对乙醇具有高选择性、高透过能力的分离膜,利用气液相平衡原理,将气相中的乙醇连续地选择性移出,以达到降低发酵液中乙醇浓度的目的,实现发酵过程中乙醇的原位分离。这样可以有效消除乙醇对发酵过程的反馈抑制作用,提高发酵强度和乙醇产率,不仅产率提高30%以上,还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了解,乙醇发酵是典型的产物抑制过程,发酵液中乙醇过度累积会抑制酵母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发酵终止。利用蒸汽渗透技术实现生物质燃料乙醇原位发酵一分离过程研究是非粮燃料乙醇关键技术攻关的一项重要课题。项目组在攻关中进行了大量试验,开发并筛选出了适用于中试的优先透醇分离膜,经过对分离膜操作条件的优化,使分离效果稳定。在此基础上,该院科研人员完成了乙醇发酵——蒸汽渗透耦合中试装置评价。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