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7位专家对我集团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高品质玉米油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进行了鉴定,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该项目是集团技术中心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探讨和摸索,对高品质玉米油生产技术的关键控制点和适度加工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对玉米油生产全程各道工序生产技术、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创出的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确保了生产出的玉米油为安全、营养的高品质玉米油。
项目优势:优化集成的系统工程
该项目通过对玉米胚芽的原料质量控制、储存条件控制、精选除杂调质、适温压榨、混合油负压低温蒸发、适温淡碱脱酸、复合吸附剂低温脱色、无动力连续脱蜡、双温双塔分段脱臭、成品油密闭充氮保鲜、GMP清洁灌装及全程在线智能监测等“金胚12道”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和产业化应用,最大限度地保留玉米油中的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原有营养成分,减少和避免反式脂肪酸的形成,确保玉米油产品的营养、安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得率,降低了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玉米油生产的减损增效。该项目利用“金胚12道”工艺技术生产出的长寿花金胚玉米油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一级玉米油标准,同时甾醇含量≥10000mg/kg,维生素E含量≥1000mg/kg,反式脂肪酸含量≤0.3%。该项目通过对工艺技术和装备的优化和改进,油脂精炼得率提高0.5%-1%,蒸汽节省40kg/t胚芽,电耗降低12kWh/t胚芽,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月华介绍说,该项目是一个优化集成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评审过程中,以在该领域的独到优势得到了滨州市科技局和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认可,最终经过专家组层层严格的审核评估,《高品质玉米油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了滨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中心将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以专业、专注的态度在玉米油技术研发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技术中心:实力成就梦想
作为中国玉米油的领导品牌,长寿花有着无可企及的强大技术研发实力,多年来,它本着“科技兴企”的战略,以牢固的产品质量为靠山,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使长寿花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在引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同时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做出更多贡献。
据了解,长寿花玉米油领先行业的系列核心技术要归功于长寿花建设的高标准、高技术、规范化的省级科技技术中心。王月华介绍说,长寿花技术中心的研发、检测设备均为国际一流,代表着行业最前沿的水平,拥有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国家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的人力资源均为专业领域的硕博顶尖人才,并且与江南大学、武汉粮科院等国内多家知名涉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这些都为长寿花提供了可靠的品质保障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其保证了在同行业中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据悉,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实施技术工作改造、制度革新近百项,先后申报并荣获发明专利70多项,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山东省明星专利企业”,填补了国内多项工艺空白。
相关检测数据对比表明,长寿花金胚玉米油健康综合指数远远高于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长寿花”牌玉米油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营养健康食品、清真食品和第一个玉米油绿色食品。2012年5月10日,由长寿花参与并承办的《玉米油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暨中国玉米油产业发展论坛在长寿花总部召开。这是对长寿花作为中国玉米油开创者与领导者技术研发实力的认可。另外,长寿花的整个生产检测过程除了本身具有一套完备的控制体系外,还全程受到中国粮油学会的监制,对各环节的层层严密把控,为消费者吃到安全绿色营养的放心好油提供了彻底的保障。
另悉,《高品质玉米油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滨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荣誉的取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技术中心已经有诸如“高甾醇玉米油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提高玉米油营养成分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零反式酸玉米油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国家专业机构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