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山东造农机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 能“双眼”识别苹果的采摘机器人,你见过吗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5-15 字号: 收藏文章

  ●目前,山东农机制造企业已发展到2000余家,农机装备产业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机是农业生产的得力帮手,无论是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还是节约资源、减少损耗,农机都大有可为。5月10日—12日,第二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共展示各类农业装备产品1100余种,展现出农机大省的“硬核”实力。记者探访发现,“山东造”农机正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且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方向加速奔跑。

  在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展位区,演示作业的苹果采摘机器人被众人围观。它能通过“双眼”识别苹果的成熟度,并且对苹果进行精准定位,而后机械手进行采摘。之所以能达到目前的功能状态,是研发团队不断尝试和优化升级的结果。“就拿机械手采摘这个过程来说,既要能摘下来,还得确保不能把苹果损伤了。以前,我们设计的机械手是三指的,但这样在摘取的时候容易脱落,现在升级成四指,模仿人在摘取时的动作,先握住再旋转,并且指头上装有力度传感器,还有橡胶材质的指套,这样就能在以合适的力度摘取的同时,还能保护苹果。”该研究院副院长杨化伟说。

  背着喷雾器喷药,是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非常劳累的一环,防护不好、长时间接触农药还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印祥带领团队研发了无人驾驶喷药机器人。“它具备手动遥控和自动导航两种操控模式,手动遥控模式下,人工操作遥控器距离可达6公里;自动导航模式下,能实现直线自动行走、地头自动转弯,作业过程可实现无人化操作,让农民远离喷药现场。”印祥介绍。

  在发展农机装备的过程中,山东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农机制造企业也积极实践,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紧跟现实需求进行研发制造。目前,山东农机制造企业已发展到2000余家,农机装备产业年营业收入800多亿元,占全国四分之一。

  这两年,我省正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将原来按照60厘米等行距种植模式改为40厘米“窄行”、80厘米“宽行”间隔种植,每亩可增加玉米1000株左右,再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增产。新的种植模式,需要适宜的农机进行配套。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山东庆云颐元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中耕除草追肥一体机。“这款农机的轮距设置,和现在种植的行距相匹配,能在玉米生育期进行株行间松土耕作,同时进行除草、施根部肥料。”企业负责人杨金常介绍。

  放眼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从种植、管理,到收获、仓储,各个环节的农机都在不断升级中。“我们的储粮仓是干燥和储存一体化设备,小麦收获后,籽粒直接入仓,设备使用鼓风机将自然干燥的空气穿透粮层、带走粮食水分,无须晾晒和机械烘干即可降低粮食含水量,相比传统粮食烘干机,减少了能源消耗,并且保证粮食颜色、品质不变。”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祥水说,通过智能化数字显示屏,可随时监测仓内粮温粮湿及虫害等粮情变化,实现为农户减损增收并安全储粮的目的。

  在众多“大块头”机械中,山东五征集团展位区的一款“小型”拖拉机很特别。“这是我们的‘大棚王’,是公司专门针对大棚、果园、丘陵等作业环境开发的一款低矮机型,它的轴距很短,转弯半径很小,能够满足在小地块旋耕、还田、播种、运输需求。”企业山东区销售经理李云文介绍。

  不仅适用于不同作业环境、场景的农机在持续完善,在一些作物品类上“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短板也在加快补齐。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大蒜分选机、大蒜加工生产线……来自大蒜之乡金乡县的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从无到有研发了大蒜全产业链产品装备,目前共有12个系列、156款产品。“我们首创了精确正芽大蒜播种机,确保至少93%的蒜瓣种子直立播种。大蒜收获机能一次性完成挖蒜、清理、蒜秆切割、装袋等作业,以前两个人一天也就能收一亩地,现在一台收获机一个小时就能收两亩地。”企业销售部部长李国庆说。

  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亿千瓦、稳居全国第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