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缘何成为“松子之都”?——从“弘越食品”看梅河口果仁产业的跨越之路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3-24 字号: 收藏文章

  马上进入4月,位于梅河口市的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迎来了“松子季”最繁忙的“冲刺”阶段,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着打包装箱,堆如小山的货品,等待装车发货。
  梅河口市并不是松子主产区,地理位置也不通江达海,然而就是这个东北小城,成了世界松子加工集散中心。
  为什么是梅河口?松子产业“从无到有”的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升级密码?
  一户企业迈出产业升级之路
  春日渐暖,走进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淡淡的松果香气扑鼻而来。在这里,一箱箱、一袋袋加工好的松子如小山般矗立,等待着装车发往国内外市场。
  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梅河口市松子产业标志性企业。它改变了当地以往初级加工模式,现代化、标准化的工厂,把松子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发展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建立了农产品精细深加工的新模式,实现了野生农副产品的经营利益最大化。
  每年从8月末开始,到第二年4月份结束,弘越食品将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及国内各地的松子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加工后再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采购、销售都是“两头在外”,但弘越食品凭借精深加工能力,和一股子拼劲儿、韧劲儿,在行业牢牢站稳了脚跟,成为全国果仁加工企业的领头羊。
  “2024年,企业实际加工松子2209吨,产值4.5亿元,松子产品从单一的红松子仁拓展到雪松、马尾松等6个产品。”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一颗果仁“拼”出全球产业版图
  “从无到有”“无中生有”,梅河口是如何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亚洲最大的树生果仁加工集散地的?
  早在四十多年前,梅河口市就着手下了一盘大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梅河口市依托长白山松子资源加工和贸易基地,逐渐提升加工能力、扩大贸易市场,历经四十多年的运作和积累,如今,松子的采购已经从长白山周边地区,一步步拓展到小兴安岭、云南、陕西、山西等地,以及俄罗斯、朝鲜、蒙古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果仁市场日臻成熟,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出口至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梅河口的果仁版图,不断扩大。
  四十年磨一剑,梅河口松子产业从原始的脱壳、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到机械化大生产和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世界松子看中国,中国松子看梅河口”的华丽转身。
  梅河口市松子协会副秘书长崔琳介绍,为了更稳定地发展松子产业,从2000年起,梅河口市开始有计划地布局种植红松,目前红松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5万亩。2024年,已经有4万亩红松迎来盛果期,为当地提供了1000吨的松子原料。梅河口市还提出,要积极在国内布局松树林种植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果仁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梅河口市现有果仁加工企业30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零售专卖店55家。2024年,梅河口市松子成品产量5.32万吨,总产值60.62亿元,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9.62亿元。2023年被世界国际坚果协会命名“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
  一座小城扛起行业新标杆
  梅河口市的很多松子加工企业,除了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主要产区收购松子之外,还在俄罗斯、蒙古国设有工厂。崔琳说,“俄罗斯、蒙古国的工厂在当地收购松塔后进行加工,然后将松子仁运到梅河口市。经过进一步的精细加工之后,最终将符合标准的松子仁销往国内外。”
  “因为对松子产业的理解更为透彻、全面,所以由梅河口市牵头起草了国内的行业标准。我们起草的行业标准起点比较高,对标的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梅河口的果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已经融入到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之中,满载梅河口果仁的“长满欧”专列直达欧洲。
  因为松子来源更趋多元化,所以目前梅河口市除了出口东北特产红松果仁外,还包括雪松、马尾松、云南松、巴基斯坦松等多品种松子果仁。
  2024年,约10万吨的松子原料在梅河口加工成产品,大约占全球松子原料产量的70%,梅河口“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森林粮库”,要求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松子,这颗小小的果实,将承载着吉林人的致富梦想,走向更大的世界和更远的远方。(吉林日报记者  冯超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