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万宝村,人心齐;家家户户讲规矩。共十条,要牢记;发扬社会新风气……”在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短短十二句内容涉及移风易俗、邻里互助、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方面面,读来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
日前,101篇“川渝乡约”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布,小小的村规民约,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抓手。
村里搞起了知识抢答赛
“秸秆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是焚烧,还是放置集中统一处置点?”
“放到统一的地方,不能就地焚烧。”
“答对!”掌声响起,获得50分。
……
前不久,万宝村开展了一场有趣的“村规民约”知识问答,村民们齐聚一堂,争相抢答。
万宝村村规民约早在2年前形成,如何让全村老百姓入脑入心?万宝村的做法是每年举行“村规民约”知识问答。
“我们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大家的接受度才会高。”万宝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华说,他们提前准备了调味品、日用品等家庭必需品,作为知识抢答的礼品。知识抢答中,村民们争先恐后,在收获奖品的同时,也让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万宝村党总支下设花椒产业和太阳岛两个党支部,万宝村还以支部为单位,组成两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宣传村规民约。
村里还邀请美术学院学生到村里彩绘村规民约内容,并用方言搭配快板录制村规民约,通过村广播每天播报。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了村民们广泛参与。现在,万宝村村规民约,连村里小孩都会背了。
“村规民约是基层社会文化底蕴的真实反映,是尊重和培育个体、家庭、邻里、社区、社会公共秩序、文化认同的充分体现,是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样本。”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黄瓴认为,村规民约将最朴素的生活常识与居民的行为心理关联,用最质朴和上口的语言表达,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塑造居民公共价值观、促进公众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意义重大。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己议出来的
“党员干部先带头,群众支持都响应。不要彩礼不攀比,喜事新办要从简……”这是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而这份村规民约是与村民们商量,集思广益收集而来的。
在村“两委”看来,村规民约的制定是村里的事,是从传统习俗、村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中总结出来的,需要得到全体村民的普遍认可,村民作为主体,更应征求大家的意见。
为此,长虹村打造了“有事共商量”协商议事模式,将村里的大小事宜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的方式解决,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等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攀升,实现村里的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
前不久,长虹村准备实施修建污水管网民生项目。村党支部书记李云仲第一时间召开党员大会,把为什么要建、怎么修、投入资金多少等内容详细讲给党员听。党员们了解情况后,又将内容转述给涉及的村民。
随后,村干部们召开院坝会,组织村民代表参加,告知大家项目实施计划,商议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李云仲还带来了施工图纸,现场解答。
“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协商着来,实时告知,这是我们的传统。”李云仲说,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道路维修、环境卫生治理、五保户评选,包括村规民约修订,都由大伙共同商议,讲问题、谋发展、晒成绩。
“这样的创新性探索,值得借鉴。”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认为,当前,村庄空心化、低组织化现象普遍,乡村社会活力和创新潜能受到限制,制订村规民约可以成为激发乡村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有效方式。
“川渝乡约”让臭水沟变美丽河
在渝北区茨竹镇方家沟村,有一座“界桥”,一边是方家沟村,另一边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平安寨社区。两地山水相依、人文相通,村民历来有相互往来“赶场”的习惯。而随着一份“川渝乡约”的出炉,让两地联系更加紧密。
原来,方家沟村和平安寨社区同处高竹新区的核心区域。去年3月,方家沟村与平安寨社区联合召开村民会议,在会上正式表决通过了《村规民约》,包含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民主自治等各项约定。
在《村规民约》的指引下,两地群众积极参与平安边界建设,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两地还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中兴河黑臭水体整治,让曾经的“臭水沟”变为“美丽河”。
双方还建立了一系列奖惩机制: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培育良好家风民风;引入“积分制”,打造“积分兑换爱心超市”,以小积分撬动乡村善治大能量;依托双方共同文化阵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成为乡风文明的主旋律。
“‘巴渝村约’对川渝携手共同缔造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黄瓴说,川渝本属西南文化圈,站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共谋未来发展,共创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是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探索之道。(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