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网友们用“出人意料”“没想到”表达感受,而细细品来,记者发现黑龙江的蔓越莓、四川的鱼子酱、山西的大闸蟹等,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反差感。例如鱼子酱和四川联系在一起,让人觉得很诧异。
其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俄罗斯、伊朗等传统鱼子酱大国,因过度捕捞、野生动物保护等原因,野生资源枯竭。中国人工养殖迎来契机,鱼子酱世界产业版图逐步向中国转移。近十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产地,而四川雅安占据了全球鱼子酱12%的市场份额,但“鱼子酱国内造”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从饮食文化上来看,国内没有吃鱼子酱的传统,作为全球三大顶奢食材之首,国内鱼子酱目前还是以出口外销为主,因此即便产业版图转移到国内,鱼子酱品牌在国内市场仍未叫响。
除了生产端与消费端脱节,造成信息差之外,农产品品牌营销上缺乏破圈的思维,也是导致“鱼子酱”品牌“藏在深闺”的原因。在大众的持续追踪和关注下,各地拉开“农业大摸底”序幕。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借助这波流量获取更大的曝光度。但能否转流量为品牌的正向宣传,则是各地需要谨慎“出招”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这次四川鱼子酱、黑龙江蔓越莓等农产品品牌的出圈,也给各地政府、企业品牌营销、发展新兴产业等提供思路。一方面,不能光埋头苦练内功,更要多上“擂台”亮招,增加圈外曝光度;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积极进行产业转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新兴朝阳产业,积蓄力量,等待破圈机会到来。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