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千年水稻的新尝试 “张堪水稻”今年豆禾轮作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5-29 字号: 收藏文章

  据介绍,今年,在前鲁各庄村箭杆河边合作社,将种植120亩水稻,近80多亩大豆。 

  已经传承近两千年的张堪水稻,再过几天,将开始新一季的插秧工作。在北京东北部的顺义前鲁各庄村,水田已整好,田平、泥烂、水皮薄,地还是那块地,但今年大不同,这块水田将采用新的种植方式,用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2012年,时隔20多年,张堪水稻重新出现在了前鲁各庄村,村民记忆里的稻花香回来了。前鲁各庄村箭杆河边合作社社长刘晓辉向记者介绍,复种后经过十多年的种植,张堪水稻保留了原种,同时也在尝试稻麦轮作、鸭稻共生等新的种植方式。今年要新尝试的豆禾轮作虽不是一项新技术,但在前鲁各庄村几乎没有这样的经验可循。 

  “三伸腰”水稻复种 

  在1900多年前的北京,为什么顺义这里率先种成了水稻,还要从狐奴山说起。虽海拔不足百米,但狐奴山周边涌出的泉水多,地下水位高,那时候民间流传“马蹄踩个坑也能出泉眼”。张堪时任渔阳太守,带领村民在狐奴山周围开稻田八千顷,史称 “渔阳惠政”,也由此开创了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的千古名句代代流传。 

  刘晓辉是地道的前鲁各庄村人,村前的箭杆河,养育了数代前鲁人,从小耳闻能详的张堪故事,让他有了种稻的想法,2012年返乡复种张堪水稻,而后成立农业合作社。相传,箭杆河起源于狐奴山的众多泉水,汇流于仇家店,因河道直犹如一箭射出而得名。刘晓辉创办的合作社也因此取名“前鲁各庄村箭杆河边合作社”。 

  “箭杆河流域冲击的平原,土质不同于其他地方,是适合种植水稻的细腻黏土地,这为种水稻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好水好土种出来“三伸腰”稻米,刘晓辉说,“伸”是蒸,市面上的米,蒸过一次熬个粥,基本就成了糊糊,“三伸腰”蒸三次后熬出的粥仍是米粒,甚至比蒸米饭的时候更膨大。 

  在刘晓辉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张堪水稻的种植面积还有五六千亩,在北小营镇的东府村、西府村、前鲁各庄村、后鲁各庄村、仇家店村、马辛庄村、后礼务村等村,甚至到南彩镇都有种植水稻的农户,主要围绕箭杆河流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种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水资源的减少,加上玉米小麦的大规模种植,更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张堪水稻逐渐出现了“断层”。 

  从最初的五六亩水稻田开始试种,现在合作社5户农户,种植面积保持在200亩左右。不过,与父辈们种植水稻大不相同了,合作社采用有机的方式种植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种植有机大米打造品牌进行销售。这几年,在南水北调补给水资源后,刘晓辉明显感觉到了地下水位回升了,“刚开始种水稻的时候,120米的水井见不到水,现在几十米就能见到水了。” 

  经过十多年的种植,合作社以“张堪水稻”为主,多样化发展粮、油、面、豆等土特产,刘晓辉还注册了前鲁、张堪、顺义农品等商标,将这些顺义土特产进行品牌化,“以这些土特产作为媒介,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张堪文化。” 

  豆禾轮作除杂草 

  在张堪水稻的有机种植中,除草是个重头活,尤其是水田里的眼子菜,十分顽固。“此前采用的鸭稻共生的种养方式,为解决杂草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离鸭窝近的地块除草很干净,但是远一点的除草效果不尽理想。”刘晓辉经过几年的尝试,他发现,此前轮作种植过其他作物的地块,再转化成水田后,杂草就不长了,效果颇为明显。 

  水田的杂草和旱田的杂草不同,200亩地要人工除草,人工干起来特别累,工费也不低。但是在种植方式上革新,从根源上切断杂草的生长,今年要尝试的豆禾轮作的种植方式,非常值得期待。大豆具有固氮的作用,可以给土地补给氮肥,豆禾的轮作既能够减少水田杂草,也能丰富农作物品类。今年,在前鲁各庄村箭杆河边合作社,将种植120亩水稻,近80多亩大豆。 

  种植大豆后,合作社还可以推出杂粮产品,土特产的多样性变丰富。作为顺义区地道的土特产之一,张堪水稻衍生来的农业文化也在开枝散叶,随着夏季的到来,不久后,合作社针对中小学生研发的农业课程将开课。北小营镇修建了张堪文化园,园区就坐落在水稻田的对面,这里已经连续5年举办水稻插秧节、丰收节,吸引大批游客到此体验农耕文化。 

  由于面积有限,合作社每年的大米产量并不大,对于土特产未来的发展,刘晓辉心里很明白,一三产业为环境,二产业才是盈利的重要手段,组织活动最终实现经济转化的渠道还是卖产品。刘晓辉预计今年的水稻产量将有所突破,原来的亩产五六百斤,将提升到七八百斤,“这在有机种植中是较高的水平。” 

  吃得起的有机粮食 

  在复种水稻的最初,刘晓辉就致力于种出让人们吃得起的有机农产品,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有机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农药,采用人工除草的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上又比不了杂交水稻,种植成本降不下来,大米的价格就降不下来。 

  “市面上动辄上百元一斤的有机大米,并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够消费得起的,要种出老百姓也能够吃得起的有机农产品。”自从刘晓辉复种水稻,就开始研究科学的有机种植方式,在各个农事环节采用高效的机械化,利用北斗等先进技术,让土特产的生产降本增效。 

  现在,土特产的发展,也不仅仅有地道的土特产,还要让土特产会讲故事。目前,合作社每斤有机大米卖11元到14元,依托二产产业链延长,加上农旅的发展,每年前鲁各庄村产出的张堪水稻基本上不愁卖。人们在购买张堪大米的同时,还会收到一本赠送的《箭杆河边》小人书,讲述着箭杆河的故事。 

  今年,刘晓辉还将采用无人机喷洒酵素,增加植株的抗病和抗倒伏,合作社前期的育苗量也增加了一倍,平谷、大兴等区域的农户今年将引进种苗种植张堪水稻。刘晓辉认为,张堪水稻虽然已在顺义区家喻户晓,但在北京知名度尚且不高,产品尚未走向全国,“张堪水稻”还需要更多走出去,打通土特产的销售渠道,产品要多样化发展,产业链要持续延长。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