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秸”尽所能——湟中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0%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3-16 字号: 收藏文章

  在大源地窑村建起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30家主体参与全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收储加工点正在加紧建设……2023年,西宁市湟中区按照“发挥基地带动,鼓励全区参与”的模式,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不断优化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全区可收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西宁市湟中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站副站长马森介绍:“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已逐步形成两大利用模式:一种是秸秆粉碎还田,也就是肥料化利用;另一种是秸秆机械化打捆,实现饲料化利用。这几年,随着农机装备的增加,每年实行打捆的农田面积达到了1.33余万公顷,基本涵盖了麦类。” 

  在大源地窑村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里,打捆机将秸秆打成方包,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再到除尘、套袋打包机作业……现场上演了一场“机械秀”,展示了秸秆“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展示基地占地1500平方米,主要生产秸秆饲料及优质膨化饲料。 

  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忠善说:“通过秸秆综合再利用项目,我们公司完成了秸秆深加工基地建设。我身后的这些,是我们基地正在生产的秸秆,通过揉丝、除尘、筛选、打成精品草砖。这个适口性特别好,是牛羊很喜欢的一个品种,我们公司今年准备完成2000吨秸秆深加工,解决湟中区的一些养殖场冬季饲养的短板。” 

  政策到位,还需资金支持。2022年湟中区利用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向30家合作单位补助3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布设1个秸秆还田监测点和10个秸秆还田调查点位,全力打造集秸秆回收、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新模式。 

  “这项工作的推动,将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合作社参与到综合利用的工作当中。目前,湟中区在秸秆打捆的专用设备方面,牵引式、自走式已经达到了177台,基本能满足麦类方面机械化打捆作业。”马森告诉记者。 

  湟中区大才回族乡的润锦种养殖合作社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主体之一。合作社种植小麦面积达80公顷,还负责为本村及周边村的种植户提供还田、旋耕、播种、植保、机收等农机服务,同时帮助托管村里的部分撂荒地,规模机械化作业经验丰富。2019年开始,合作社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合作社负责人赵国梅说:“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支持秸秆打捆,随着种植的地越来越多,一台机子打不过来,又增加了两台机子。农作物打捆后,一方面合作社自己用来喂牛羊,还能销售给别人。” 

  眼下,湟中区正在加紧建设秸秆收储加工点,并积极开展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马森说:“在田家寨新村,我们还建设了一家以油菜秸秆和麦类秸秆为主的燃料化加工点。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项目争取资金、加强培训,继续增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装备,正确引导老百姓,保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