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胡文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养猪业的趋势与未来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3-02-06 字号: 收藏文章

  各位行业同仁,大家晚上好,我是胡文辉,十分有幸受到辅音国际的邀请,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养猪业的趋势与未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我的分享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个部分,养猪业的六大现状;第三个部分,核心逻辑的重大变化;第四个部分,发展之道。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近年来大家经常听见的一句话。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两大循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基本维度。所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指的是要全力实现既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用习大大的话讲就是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跟农业相关的有哪些?

  (1)乡村振兴

  ①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⑤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我们行业从业人员、行业同仁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2)共同富裕

  平台经济受到政策挤压,自繁自养和“公司+家庭农场”两种模式的前景将会出现一个分化。如何分化?公司+家庭农场将更适合在新情况下发展。

  (3)人口结构

  目前我们国家老龄化快速提升,人口负增长在2020年已经到来。可以看一组数据:2016-2021年,每年的新增人口分别为906万 、779万、530万、467万、204万、48万,今年大概率是负数,可以看到新增人口是断崖式下跌,当初我们预计的2035年人口负增长,提前了13年,这就意味着咱们行业的猪肉消费需求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4)环保

  青山绿水、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顶层设计,大家一定要有一个认知,我们说的环保不是一个运动,而是一个长期的价值主张,它将持续深刻影响我们行业。有一部分行业同仁还在认为环保可能是一场运动,可能过几天就过去,我认为要放弃这种侥幸心理。

  2、怎么理解世界治理体系深刻变革?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

  (3)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

  (4)大国战略博弈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

  从整体上看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中美不再是具体事务上的冲突,是一种大变局下的战略性冲突,就意味着双方的冲突是难以调和的。刚才跟大家分享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咱们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包括我们行业有大量的欧美企业在大变局下,在未来的持续发展会受到更多挑战。

  二、养猪业的六大现状

  1、产能严重过剩

  根据正大集团原副董事长姚民仆先生估算,我国已建成的生猪产能超过8亿头,加上在建和拟建的产能已超过9亿头。按照疫情前7亿头每年的出栏量计算,可能过剩1亿头,按照未来6亿头每年出栏量计算,产能过剩2亿头。有极少数行业人士甚至认为未来生猪国内的年出栏量5亿头就够了,如果依此计算过剩就能达到3亿头。数据表明,目前的养猪业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是一个基本面的格局。

  2、规模化快速成长

  2022年1-8月11家上市公司出栏生猪1758.7万头,同比增幅高达42%。2021年,根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统计,我国前20强养猪企业出栏生猪是1.36亿头,约占总出栏量19.5%。我预计2022年我国前20强生猪企业出栏生猪可能会超过1.9亿头,占国内生猪总出栏量比重会接近30%。成长速度远远超过行业的一个预期,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预期?很重要的原因是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大跃进,但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大跃进式的增长,不是行业自然的增长,所以说规模化快速增长必然会给部分企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负面作用。从今年我们就能看出来,很多的养猪企业遇见了非常巨大的经营挑战,现金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3、行情振幅加大

  这几年在非洲猪疫情的影响下,猪价高的时候达到21块,低的时候5块多,振幅非常大。特别是在生猪期货的影响下,行情的振幅是短期内快速涨跌,给行业带来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在以往哪怕遇见重大疫病,行情的振幅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大、这么快,对于这种现状,养猪企业要很清晰、很重视。在未来即便是疫情平缓了,可能也会成为行业常态。在行情振幅比较大的常态下,企业怎么应对?这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4、需求低迷超预期

  在猪肉价格超30元美金的时候,需求下降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为什么目前的需求始终与行业人士所期望的有比较大的距离呢?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引发经济衰退,致使包含猪肉在内的消费低迷,这种低迷短期内是否会转变?我知道很多行业人士很坚定的认为,我们的需求有可能在年底就会恢复,或是最迟到明年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恢复。我觉得这种看法比较乐观,因为消费的低迷能否有根本性改观,主要还是要看经济的基本面。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目前上海到洛杉矶的集装箱价格是3000美元一个标箱,但去年同期是17000美元。数字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的衰退,意味着需求的疲软。

  在上个月任正非发表了一个内部讲话,他指出未来三年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要求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任正非这个讲话在公布以后,第二天中国股市出现全面的暴跌,说这个其实是想跟行业同仁们分享要对国内乃至全球的经济衰退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我们要做好过3-5年苦日子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放弃猪肉需求在短期内能恢复的一个乐观心态,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在整个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基本面下,不可能猪肉消费会非常好。

  5、饲料原料价格高,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以豆粕为例,1月份的低点每吨是3600多,近期高点都是在每吨5000多。一方面,上半年是低迷的猪价,另一方面,是蹭蹭上涨的原料价格,企业被这两个维度的挤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

  6、二次育肥现象泛起

  这是我们行业之前没有出现的一种情况,但从2019年底到现在,二次育肥现象成为我们行业一个突出的特点。二次育肥我认为是我们行业发展程度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因为二次育肥本质上它是一种赌行情。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商业机构,我们不能把赌行情作为我们经营的战略。二次育肥的现象也推波助澜了猪价的快速上涨和快速下跌,因为二次育肥导致一种“堰塞湖效应”。目前其实猪价的上涨很大一个原因并不是因为猪真的少了,而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猪被二次育肥截留了,没有正常上市。像东北的二次育肥甚至接近了50%,比例十分大,扰乱了行业正常市场发展的节奏。

  三、核心逻辑的重大变化

  对于养猪业来说2021年是认知致胜的元年,2022年是认知致胜的深化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养猪企业的发展一定需要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如果你的玩法还是跟5年前、10年前一样,没有和我们的新环境相匹配、相顺应,那是肯定有问题的。

 1、产业模式

  我认为联合体是未来。“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化指出,要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统一营销技术,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支持中小养殖户融入现代生产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产业联合体顺应了政策方向,有利于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融合,有利于实现绿色农业,利于走共同富裕之路,发展动能显着强于自繁自养模式。行业对于产业模式一直是有不同的看法,自繁自养、包括“公司+农户”以及“公司+农户”的升级版联合体。我认为在目前的这种新形势下,自繁自养,尤其是这种巨头性的自繁自养,它是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也不符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整个新格局,它的潜力、空间会有天花板。只有联合体顺应了政策方向,适应了目前新的形式,它才有更大的动能、更大的可能去获得更好的发展。

  2、驱动力量

  从吃饱到吃好在过去推动我们养猪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是有足够的猪肉吃,但是在未来驱动力量变了,不是要有足够的猪肉吃,而是要有更优质的、更好的猪肉吃。它的五点内涵就是种业振兴+高效生产+环境友好+数字化+优农食品。养殖业的驱动力量变成了吃好,那吃好的内涵是什么?简单的总结就是效率定生存,高质量促发展。如果你养猪,你的驱动力量还仅仅局限于更好效率的单一维度,你在未来的发展将受到挤压。未来对于养猪企业,数字化能力和食品属性决定了能走多远。

  3、市场容量触顶下行

  2022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负增长,比预期中的2035年提前了13年。加上人口老龄化、食品消费升级、环保驱动、进口猪肉增加、新生代猪肉消费偏好下降等因素,都将带动国内市场猪肉的需求下降。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认为中国有消费猪肉的偏好,消费猪肉的结构可能不会出现明显变化,我认为这是没有很好的对现在的市场环境进行了解。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近10年猪肉消费需求最高的年份是在2014年,在2014-2019年,我国的新生人口还是持续有一个较高比例的增长,平均增长大约是在每年700万以上。尽管如此,猪肉的消费其实2014年到2019年反而是下降的。当然2020年到2021年下降会更明显,但因为这是非常态疫情导致的。所以和大家分享刚才这一组数据,是为了说明猪肉消费需求的下降,2014-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可逆的趋势。考虑到突然体重增加以及母猪PSY水平的提升,加上出栏减少和养殖环境改善,我预计未来国内生猪年出栏可能5-6亿头就可以满足需求,能繁母猪存栏2500-3000万头就够了,这是未来市场容量的核心逻辑会出现一个重大变化。然后再一个核心逻辑重大变化是猪肉进口将显着增长,根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要求,明确提出要确保猪肉自给率要保持在95%左右,也就是说未来猪肉进口量将有220-330万吨的一个量级。这个量级了解行业人都知道是非洲猪瘟前我国猪肉进口量2-5倍。我为什么说在未来猪肉进口的逻辑会发生重大变化?很重要的一个逻辑就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会出现一个以粮为主到粮肉并重的显着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它底层的逻辑是因为我国粮食进口来源是高度集中,来自美国和巴西的合计进口数量可能占到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70%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四大粮商手中。为了避免粮食进口受制于人,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性,推进绿色中国的发展,所以在未来猪肉的进口显着增长它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大家不要期望以后的猪肉进口还会回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水平,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发展之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的一个发展之道。我觉得我们企业一定要有认知,就是在环境巨变的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谨慎扩张、死磕效率,要找到极限式的一个生存模式,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坚持最长的时间,用新视野拥抱风口,最后迎来春暖花开,这就需要养猪企业要有新的理念,要有系统的思维,去真正实行精细化的管理。

  1、要拥抱风口

  什么风口?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机衔接,是消费升级,是数商兴农,是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规模。如果你的产业布局和刚才说的这些没有关联,或者说关联度不够,我认为你就是在远离风口,就很有可能错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农业带来史无前例的一个巨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家一定要有这种认知,就是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农业面临的农业发展的机遇是史无前例的。

  2、一定要清楚该如何养

  简单的说以前养好猪是核心,什么叫养好猪?就是把猪养殖效率持续的提升。但是在未来养“好猪”是核心,要养得是好猪,仅仅有效率还不够,效率可能只是生存,你要想发展,想获得一个有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养“好猪”上去做文章。不管是养猪的一个商业模式也好,还是在各产业链的一个布局上也好,是不是围绕着养“好猪”做文章,这个很关键。

  3、我们养猪企业的老板,一定要能遏制欲望

  什么叫遏制欲望?简单说就是暴利时恐惧,深亏时贪婪。要坚持理性的长期价值主义,赌性大于理性,就会有“恒大现象”之忧。其实“恒大现象”之忧在我们行业已经出现了,这一点我认为我们业内的不少养猪企业老板需要很好的去思考。在近两年我们的产能为什么出现了明显过剩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前两年养猪行业暴利的时候进行了疯狂扩张,我认为这是违背商业的基本逻辑。任何一个行业在暴利的时候应该是收缩,而不是扩张,并不应该疯狂扩张。但是很遗憾,我们的养猪业在暴利的时候很多的企业没有守住自己的理性,没有遏制住自己的欲望,进行了疯狂的扩张,为行业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大跃进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呢?想一想几十年前大跃进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就能想得到,非理性的大跃进,一定会给行业带来破坏性的作用。再一个发展之道就是养猪企业的决策一定去行情化,没有人能掌握行情密码。养猪的行情其实就是股市里的技术指标,过度迷信早晚摔大跟头。我知道我们行业很多养猪企业的老板十分关注生猪的行情,甚至有不少的企业根据行情、根据猪价去调整自己的产业布局的节奏。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大。任何一个养猪企业,想指望着把行情弄透了去发展是不切实际的,这也是企业需要升级、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不是说企业完全不用去关注行情,可以去适度了解,但作为决策,一定不要把行情的因素放大。企业的扩张节奏如何去走?更多的是基于企业本身的一个需求,是基于行业发展的一个需求,不是基于行情,否则,我们养猪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变成一种炒股了。

  4、企业老板要有抱团发展的理念

  要么大家抱团取暖,通过协同来低成本的获得更多资源,要么找个大哥榜上,让他兜底,解决你的难题,带动你的发展。去年5月份后,养猪深度亏损,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并没有赔钱,为什么?就因为他榜上了大哥,他是合同农户,所以说虽然行情非常低迷,行业全面陷入深度亏损,但是这部分养猪人仍然有一定的利润。所以,未来的发展之道就是需要我们去协同作战,不要单打独斗,我认为这是一个更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路径。

  5、要甩掉屠宰的诱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可能非定点屠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会保持在50%以上,所以整个屠宰产能事实上是严重过剩的。屠宰场投资大、盈利难度高,大规模的自建屠宰我认为是很大的一种包袱,所以要不要去自建屠宰场我觉得可以有一个更理性的思考,并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要自己来做,我们不可能把每个环节的钱都赚上。大家都熟悉的正大集团这么大的体量,它也没有大规模的去自建屠宰场,用一句老话就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

  企业在一些重资产的环节要谨慎布局,然后要开放分享。假如企业想要发展好,在新的大格局之下能跑赢别人,能享受农业的这一波的大红利。老板一定要有一个开放分享的心态,并把它落地实施,一定要认识到分配是第一生产力。开放分享不仅是对员工开放,还要跟上下游伙伴甚至是产业内的有关人士都要去开放,让他们都能成为你组织的事业合伙人。只有通过这样的机制,你组织的容量,才会最大程度的一个释放。在今后的商业环境下,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分享机制,还是像5-10年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我认为他可能就会在竞争中一点点的丧失他的竞争优势。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聆听,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