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1月28日一大早,高邑县田源家庭农场就迎来了两位老朋友——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设施栽培研究室主任师建华和农艺师王丹丹。近两年,她们以省级科技特派员身份对高邑县设施蔬菜种植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指导。
“这批番茄苗是我们盯着种植户在节前种下的,现在是番茄生长关键期,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幼苗生长,防范晚疫病到了关键节点,我们今天专门来看看,帮他们支支招。”走进大棚,师建华把起雾的眼镜摘下来擦擦,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番茄苗前,蹲下来认真查看长势。
“有光照就有温度,再结合水肥一体化管控技术,这番茄3月份结果不成问题。”看着一株株小苗长势喜人,师建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仔细叮嘱,“棚内要做好通风,注意防范晚疫病,特别需要多关注一下南边的放风口。”
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立军连连点头,“听师老师这么说,我们心里就踏实了,下一步按照师老师制定的方案好好管理,准能有个好收成。”
走出田源家庭农场,师建华和王丹丹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农场。师建华负责“把脉开方”,王丹丹则对不同的番茄苗进行拍照,记录长势,以便后期指导和技术研究。
“这两年,我们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带领农户发展新型农业。”高邑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张进才介绍,2022年以来,高邑县农业农村局与石家庄市农科院设施栽培团队紧密合作,服务设施农业1000亩地,带动100余户菜农增收。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师建华团队对高邑县设施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由“治疗”转为“预防”,并推广应用了基质栽培、绿色防控、智慧管理等多项最新技术和成果。高邑县农业农村局还将这些技术与操作规范制成台历,逐一发送到种植户手中。
“丹丹你快来看,我们的绿色食品证书下来了,核准产量820吨。”得知科技特派员来了,高邑县和阳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惠志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她们。
王惠志告诉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大棚种植番茄应用了生物防控技术和熊蜂授粉技术,在亩产量增加10%的基础上,番茄品质大幅提升,因此才能获得绿色食品认定。
“我们种植户现在思路都转变了,种菜讲科学,品质有保障,市场有销路,今年还继续跟着科技特派员干。”王惠志信心满满。
如今,包括师建华在内,石家庄市农科院组建起以44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8名市级科技特派员、9名“三区人才”为核心的19个科技服务团队,覆盖全市21个县(市)区。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年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达15万人次。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