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生猪种源性能差距仍然较大 新一轮“猪周期”多项功课待补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08-25 字号: 收藏文章

  2022年以来,猪肉价格震荡上扬,业内认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面对新一轮“猪周期”,我国生猪养殖企业在种业技术攻关、生物安全防控、养殖猪舍升级改造等多方面“下功夫”,夯实内功抵御风险的同时,也在推动生猪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

  打好生猪种业攻坚战

  猪粮安天下。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生猪养殖较为依赖国外的猪种。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我国生猪等种源能基本自给,但性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面对生猪种源“卡脖子”问题,近年来,我国生猪重点优势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坚持在种质资源保护和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畜禽良种场是国内最早从事种猪选育和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的企业之一,研发培育自主知识品牌的种猪新品系近20年。“2022年,为降本增效,其中一条重要举措就是加大力度更换更优良的品种,改善基础群公、母猪质量,提升猪群的生产性能。” 北京顺鑫农业小店肉禽良种场副总经理张茂说。

  “种猪进口成本高,我们一开始就在育种上下了功夫。”据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介绍,国内种猪多数依靠进口,但进口种猪的头均价格高达20万元左右。为此,牧原股份通过引种建立种群,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并通过种猪研发,不断改善猪肉品质。

  种业企业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日前,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发布了《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名单》。针对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的种源,此次遴选相关家畜种业龙头企业,其中生猪包含25家,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北京顺鑫农业、牧原股份等企业皆在列。其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育种创新水平,力争在饲料转化率、产仔数等主要生产性能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夯实非洲猪瘟防疫关

  恢复生猪生产,防疫是关键。非洲猪瘟对生猪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强烈冲击,也同时加速了企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完善。经营者时刻把好“防疫关、引种关、消毒关”,阻断传染源,对于稳定企业经营及国内生猪生产至关重要。

  “每天平均两次对猪场喷洒消毒,进猪舍前,人员用酒精消毒、换上防护服、穿着靴子踩过烧碱水消毒池......”“员工进入猪舍之前先在指定地点隔离48小时,到猪场之后再封闭隔离48小时之后才能进入猪舍……”多数生猪养殖企业全面升级防疫体系,同时实施猪舍升级改造、精进生猪养殖技术。

  “近年来,为了防范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毁灭性打击,同国内的生猪养殖企业一样,我们也逐渐建立并巩固相应的规范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克谦举例,包括根据生物安全风险高低进行分区管理,搭建快速检测实验室平台,实施人、车、物分道清洁消毒入场,提高职员生物安全意识等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还有企业通过升级猪舍硬件,使猪场防非过程实现可视化、数字化监控。如正邦科技通过智能硬件从物理层面和空气层面阻断非瘟传播途径,关键环节采用数字化非瘟检测技术和线上管理,实现全节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控流程运行。如将非瘟、蓝耳、伪狂、腹泻等几大类疾病的数据全部上线大兽医管理平台,每当猪群发生异常的时候,通过平台数据可以快速找到问题,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养殖主体生物安全防线的建立在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病毒传入的同时,也对生产场区内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控制和净化效果,显著降低了其他动物疫病的感染与传播风险,助益地方建立安全生产经营防线。

  增强生产养殖“创新力”

  布瑞克咨询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提升全行业生产效率是下一步的关键。目前,国内头部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效率同发达国家依旧存在差距,就更不用说面广量大的中小养殖企业了。

  专家认为,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周期波动、外部环境急速变化等多重压力,降本增效仍是企业最重要的课题。此时,企业更应苦练“内功”以更好抵御外部风险,对标国内外先进产能,勇于发现并积极补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缺陷。

  面对饲料价格上涨压力,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指出,可以考虑通过采购当地优势作物,优化饲料配比,降低异地饲料原料采购运输的成本。正邦科技采用自动化工具比如精准饲喂、自动料线,系统上的价格预警以及时调整配方。

  面对“猪周期”的底部压力,企业积极淘汰生产性能不良的个体,优化猪只群体结构,提高种群的料肉转化率。同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减少开支避免浪费,优化流程,实行精细化管理。

  面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利差压力,我国养殖业、屠宰业的紧密度逐渐加强。各企业积极发展全产业链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和深度融合。如双胞胎集团董事长鲍洪星表示,集团上游做粮食收储贸易,下游做生猪养殖,已实现从原料、饲料、养猪、屠宰、到食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管理。

  此外,优势养殖企业还积极推动数字化改革,赋能精益制造,以创新驱动行业变革。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指出,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与生猪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国内生猪企业提供了超越国外同行的机会。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