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看涨预期叠加多轮收储 猪价涨势得以夯实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06-23 字号: 收藏文章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猪交易均价以3月为分界点呈现“V”型走势,且3月以后月均价逐渐脱离近六年的价格底部,并接近平均值。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猪交易均价14.04元/公斤,环比跌幅7.33%,同比跌43.61%。其中1-3月均价由14.18元/公斤跌至12.18元/公斤,最大跌幅14.10%;截至20日,6月均价持续涨至16.05元/公斤,环比3月最低值最大涨幅31.77%。

  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受供应量的影响。卓创资讯通过监测166家规模养殖企业发现,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出现缩减,而这种缩减并非实际意义上的产能减少,属于人为延长养殖周期,导致生猪的有效供应减少,进而通过时间置换猪价上涨空间。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猪价长期低迷,养殖环节亏损幅度加深且持续近半年时间,养殖端出现低价惜售情绪。这种情绪又直接反映到出栏体重这个数据指标上。从图中可以看出,2-5月生猪平均出栏体重缓慢提升,由118公斤增至121公斤,最大增重3公斤。据卓创资讯调研了解,3-4月部分市场散户的生猪出栏体重超过150公斤,规模养殖企业的出栏体重亦增至130-135公斤。压栏惜售成为行业的普遍行为,且持续近3个月,导致生猪的上市流通量收紧,助推生猪价格上涨。反映到猪肉供应量来看,在不考虑冻品库存的前提下,生猪出栏体重的小幅提升平抑了存栏量增加对终端市场带来的压力,生猪价格得以顺畅地向下传导。(注:理论猪肉供应量=生猪出栏量×出栏均重×平均出肉率,出栏量为月末数据,出栏体重、平均出肉率为月均值)

  通过多年历史数据发现,亏损状况下更易激发养殖端的压栏惜售情绪。202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猪价不断回归,生猪养殖盈利不断萎缩,其中自繁自养最大亏损值超过300元/头,仔猪育肥亏损高达1200元/头,且全行业亏损时间持续近6个月。今年3月份自繁自养及仔猪育肥的最大亏损值分别为300元/头、120元/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冰火两重天”。与此同时,一季度15家上市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6.24%,个别企业甚至达到92.6%,已明显高于50%-60%的合理范围。随着国家稳价保供政策不断落地执行,以及能繁母猪产能降低的效应开始显现,养殖端的看涨预期不断增强,4-6月份压栏仍是业内主流行为。(注:养殖盈利为理论计算值,自繁自养的仔猪成活率为100%,仔猪育肥采购的是7公斤仔猪)

  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共进行12轮冻肉收储,收储量共计10.14万吨(2轮收储量为0),仅相当于去年消费水平下不到1天的全国猪肉消费量,且部分来源于社会库存,屠宰企业因资金及场地问题参与度降低。从量的角度来看,持续的冻肉收储对终端需求及生猪供应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但从收储计划落地前5天的生猪价格来看,每次收储多会引起猪价上涨,最大涨幅在0.02-0.20元/斤不等。长期亏损叠加国家收储助长养殖端的看涨情绪,压栏惜售较普遍,生猪有效供应减少、价格上涨,量价关系形成闭环并不断重复。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奠定3-6月生猪价格的上涨趋势。下半年这种涨势能否延续,仍需回归到产能供应上。

  正常情况下,从能繁母猪到对应周期的商品猪出栏,最短的理论时间是10-11个月。以此为前提,对2019-2021年卓创资讯监测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与10-11个月后生猪出栏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94,属于高度正相关关系。所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可作为预判未来生猪理论出栏量的前瞻性数据指标。(注:数据统计样本共166家,以规模企业为主,存栏量与出栏量统计口径一致;T指当月,T+10指延后10个月;影响能繁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在此不做分析)

  根据能繁母猪到生猪出栏的理论周期推断,在不考虑压栏的条件下,今年6-12月的生猪理论出栏量主要是由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的能繁母猪存栏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间段能繁母猪存栏整体是下降趋势,意味着今年6-12月生猪出栏量将是缩减状态。具体到每个月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如2021年11月能繁存栏环比降幅5.08%,将导致今年8月份生猪供应收紧,且正值夏季生猪增重较慢,或助推当月标猪(标准体重生猪)价格进一步走高。同样今年3月能繁环比降幅2.03%,对今年12月猪价亦有一定利好。

  综上所述,在养殖环节长期亏损的情况下,养殖端单边看涨叠加政策面拉动,助推生猪价格从底部上涨并得以持续。单纯从能繁母猪到生猪产能传导的角度来看,今年下半年生猪理论出栏量将整体收缩,一定程度上利好猪价走强。若再考虑行业内自发的有效供应收紧措施及政策面再度发力,将进一步夯实猪价上涨的基础。建议业者密切关注影响生猪有效供应释放的因素及国家收储等的影响。

  文章来源:卓创资讯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