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你看,这稻穗大颗饱满,这鲫鱼新鲜肥美,种养3个多月的时间,水稻、鲫鱼双丰收,一块地有了两重收入!”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种植大户薛维健乐呵呵地举着一把稻穗和半斤重的鲫鱼向记者展示。
11月13日,“优质稻+优质鱼”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示范项目验收会在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举行。项目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项目验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等50余人见证了这一喜人成果。
薛维健告诉记者,2017年,他流转了2000亩稻田种水稻,3年里水稻亩产不到300公斤,除去成本收益很低。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专家送来了增收新点子——“优质稻+优质鱼”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优质稻选用广西农科院最新育成的超级稻品种“万太优3158”,优质鱼选用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团队育成的“合方鲫”。
“广西一些农村也开展稻鱼种养,示范项目主打优质牌、生态牌,稻鱼品种强强联合,生态种养,比传统稻鱼种养收入高一倍。”广西大学农学院江立庚教授说。
今年7月中旬,薛维健拿出120.3亩稻田做示范。水稻专家、水产专家全程高标准指导生态种养。百余天后,收获满满。
专家组现场测产显示,水稻平均亩产540.6公斤,鲫鱼平均亩产102.65公斤。
薛维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干谷每公斤售价3元,鲫鱼每公斤售价40元左右,稻鱼双收每亩收入可达5500元。他决定明年推广示范面积500亩。
刘少军院士对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说,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广西专家进一步摸索创新,提升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水平。
广西农科院院长邓国富研究员表示,广西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具有独特优势,“优质稻+优质鱼”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稳粮增收的效益显著,下一步,将在不同区域推广示范,让更多农民得实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