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海西:乡村振兴里的“牛”故事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11-23 字号: 收藏文章

  乘着“十四五”的东风,各乡村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海西大地徐徐铺展。

  今年,海西州严格执行“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制发有效衔接实施方案、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实施细则和联动预警联席会议制度,向13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115名第一书记和245名工作队员,识别“三类人员”8户25人,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落实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9563万元,实施项目180个。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全面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工作,联合打造建成海西消费帮扶体验馆,集中销售枸杞、藜麦、青稞、盐雕等海西农特产品2.62亿元。州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文雄说:“下一步,我们将自上而下构建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抓紧编制衔接规划,抢抓项目实施进度,加大资金有效支出,按期完成资产确权,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深入拓展消费帮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准确把握工作标准和工作方向,推进各项措施精准落细落实。”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产业思路,成立牦牛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养牛产业,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牛”日子。“从8月份到现在出栏了200余头牦牛,预计全年受益17万元,这个钱一部分用来后续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将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村级公益事业和各类评选活动的奖励,还有一部分用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莲湖村村委会主任刘斌说,“目前,基地内还有300余头牦牛,下一步,我们将跟着乡村振兴的步伐,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村民受益。”

  家乡美了,产业旺了,口袋鼓了,村民富了。今年68岁的村民王治邦在家门口干活,每月还能领上4千元的工资,他很高兴。他说:“在这里喂牛,工资挣了,家里也照顾了,现在还都是机械化喂牛,挺轻松的。”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