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湖南抗稻飞虱育种喜获突破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9-24 字号: 收藏文章

  湖南杂交稻育种喜获新突破:杨远柱专家团队培育出抗稻飞虱杂交稻新品种,种业创“芯”推进水稻迈向绿色生产。

  省农业农村厅日前组织专家,对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开展的“抗稻飞虱水稻新种质创制与应用”研究进行现场评议。专家组认为,抗稻飞虱育种应用前景广泛,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巨大,该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病虫害,尤其是褐飞虱具有迁飞性、危害重、易发生,防治难度大。据相关统计,“十二五”以来国家审定的1381个杂交水稻品种,无一抗褐飞虱。

  自2006年起,隆平高科就开始抗稻飞虱育种。据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院长杨远柱介绍,攻关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创立了水稻抗稻飞虱高效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和水稻苗情抗稻飞虱规模化鉴定与筛选方法,建立了完善的抗稻飞虱基因型与表型鉴定平台;创制了褐飞虱抗性基因的新种质或新亲本,鉴定均表现抗褐飞虱。

  在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的宁乡基地,记者随专家现场看到,2000平方米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网室内,温室饲养褐飞虱。工作人员介绍,每株水稻平均放虫50头,放完后繁殖一代每株约有2000头褐飞虱,对一般的水稻品种危害巨大导致绝收。而对“玮两优7713”几乎没有影响。连续两年,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试鉴定均为抗褐飞虱。9月15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在隆回百亩示范片测产,平均亩产1083.6公斤,田间表现为抗褐飞虱。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称,隆平高科的种业创“芯”,破解了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卡脖子”难题,为湖南构筑种业创新高地夯实了基础。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