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漳县: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5-20 字号: 收藏文章

    近年来,漳县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旅游体系,使乡村“颜值”高起来了,产业“活”起来了,农民“富”起来,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聚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该县抓住被列入全省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蔬菜设施农业、食用菌发展重点县的良好机遇,按照“县级统筹、全县多元”和“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科学合理规划适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以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中部浅山阴湿区、浅山半干旱区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区;河谷川区高原夏菜、二阴区设施蔬菜及高寒阴湿区野生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区;龙河谷川区地膜马铃薯、西南部二阴山区和半干旱区良种扩繁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区;四族、石川、东泉黑木耳,三岔金耳、松茸,殪虎桥羊肚菌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区。通过大力推广农村“三变”改革与“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持续健全完善农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吸纳务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60家,全部正常运营,总注册资金达19.1亿元,成员达1.5万余人,带动农户6万余户。同时紧盯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采用“菜单式”精准培训方式,由学员“点菜”,政府“买单”,培训班“下厨”,重点围绕产前服务、产中指导、产后跟踪,通过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661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聚焦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注入乡村振兴“催化剂”。该县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了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和优秀示范网店,积极推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初步走出了一条“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按照“互联网+”行动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新机遇,加快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商互联,电商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1个;建成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12个、个人网店295家,主要经营中药材、沙棘系列产品、土蜂蜜等特色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0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农村贫困户、扶贫企业等人员,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青年参与电商创业活动,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累计培训82期6210人。
  聚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点亮乡村振兴“新名片”。该县按照“保护开发两山一井、推动经济翻番升位”的发展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禀赋,着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全力打造陇上生态旅游康养名县。加快推动国家4A级贵清山、遮阳山景区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造提升,全力构建“两山”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累计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投资2.99亿元;完成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签约4个,总投资7.5亿元,落地建设项目1个。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和旅游度假区,推进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6条、乡村旅游基地15个,完成5个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新建农家乐、特色小吃示范户412户,完成提升创建星级农家乐50户。把节会活动作为延伸旅游消费链条的重要举措,成功举办漳县贵清山文化体育旅游节等大型节会3场次;挖掘弘扬漳县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美食文化旅游产品,创作优秀文艺作品35个,挖掘非遗项目23项;在景区设立公益性服务岗位130个、旅游购物摊点66个,辐射带动1500户群众开展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经济。
  聚焦劳务输转促民增收,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该县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解决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招聘会、线上线下招聘会、“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行动,加大输转力度,尤其是注重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转工作。为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提供面对面交流和洽谈的机会,实现用人单位与外出务工者的双向选择,有效解决参会用工企业当前用工紧缺和广大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摸清劳动力底数的基础上,对劳动力人口底数、劳动技能、务工地点、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排查,并同步建立劳动力外出务工“六张清单”。截至目前,全县共输转劳动力49555人,实现劳务收入38401.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2933人,实现劳务收入13681万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