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山村有活力 小康有底气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4-30 字号: 收藏文章

  “定居以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欢迎你们暑假来家里玩啊……”4月25日傍晚,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闽玛生态村牧民阿依提加玛丽·塞麦通过手机视频,跟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学习画眼线。听到女儿舍友们的夸赞,阿依提加玛丽十分开心,热情地邀请女儿的同学到新疆过暑假。 

  闽玛生态村过去是个贫困牧业村。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加上福建对口援疆,该村建成牧民定居新村,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产业不断兴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牧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并一跃成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村。 

  易地搬迁开启新生活 

  从交通不便的牧场冬窝子,搬到基础设施齐全的牧民定居新村;从破旧低矮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过去贫穷的苦日子到现在过上富裕舒心的好日子……这几年,阿依提加玛丽和许多村民一样,生活实现了“三级跳”。 

  搬进新家以后,阿依提加玛丽一家彻底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电视、冰箱、小轿车样样都有。化精致的妆容、穿着时髦的服装,阿依提加玛丽的爱美之心在住进楼房之后被激活了。她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卫生,还自觉参加村上的清洁家园行动,主动维护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 

  闽玛生态村是由福建省援建的定居兴牧工程之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斯哈尔·奥吾巴克说,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先后建成509套牧民定居房、114套定居楼房、328套牲畜暖圈、100座温室大棚,植树10万余株,还配套建成道路、供电、供排水、路灯、环卫设施、数字电视、电信宽带等基础设施,553户1722名哈萨克族牧民迁入新村。 

  记者随着阿斯哈尔来到村子旁的小山坡上,远眺这座戈壁滩上崛起的小山村,一排排红顶黄墙的安居房错落有致,在远山和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 

  阿斯哈尔说,如今,村里道路四通八达,灯光篮球场、文化广场、卫生院、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定居的村民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科学养殖鼓起“钱袋子” 

  “政府给我们每户盖了300平方米的牲畜暖圈。有了暖圈以后,小牲畜的成活率提高了。”牧民达尔汗·卡克尔汗说,他家养了60多峰骆驼,每天的产奶量在30多公斤,他把驼奶送到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天卖驼奶的收入有1000多元,除去成本,一个月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阿斯哈尔介绍,闽玛生态村在规划时,统一布局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分离、环境卫生差的问题。搬入定居新村后,牧民们按照10户1组集中养殖的方式,夏季在山牧场放牧,秋冬季将牛羊赶下山在定居点育肥,并通过建暖圈提高产出率和幼羔的成活率。 

  4月19日,看着满圈都是长肉快、卖价高的萨福克羊,牧民阿达列汗·哈力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发展生产的劲头更足了。近几年,闽玛生态村在牲畜品种改良上下功夫,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牧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阿达列汗·哈力一家养了30头牛、120只羊,每年收入近20万元。他开心地说:“现在党的惠民政策特别好,在援疆项目的帮助下,村民们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收入逐年增加。”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党委委员、包村干部王发利介绍,2020年,闽玛生态村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271元。 

  旅游兴村拓宽增收路 

  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跳起欢快的舞蹈,英俊的小伙儿一展嘹亮的歌喉,赛马、叼羊等活动让游客欢呼雀跃、目不暇接……每到旅游季,闽玛生态村定居牧民的牧家乐里不时传来游客的欢笑声。 

  这几年,看到村庄美起来、游客多起来,村里的一些牧民开起了牧家乐,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4月19日中午,走进牧民库里木·叶尔肯哈孜的牧家乐,铁锅里的奶茶冒出香气,库里木一家人正忙着给客人准备特色餐饮。“定居后我开起了牧家乐,主要卖手抓肉、大盘鸡、熏马肉,一年能挣6万多元。”库里木高兴地说。 

  村民余义贵前些年在外地打工,闽玛生态村建成后,他回到家乡创业,开办了一家主打当地原生态牛羊肉的餐厅,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1年我打算扩大经营规模,年底在县城给儿子买一套楼房。”余义贵信心十足地说。 

  “定居促进了牧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阿斯哈尔说,目前全村已有15户村民开办牧家乐。按照县乡规划,闽玛生态村将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哈萨克风情生态新村。 

  目前,当地政府已在闽玛生态村周边实施了千亩荒坡绿化工程,建成牡丹园、玫瑰谷2个旅游观光绿色景观带,并引进客商开发建设滑雪场和骆驼谷项目。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如今的闽玛生态村变了,处处生机盎然,一幅牧区美、牧业兴、牧民富的美丽画卷舒展开来,相信我们牧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王发利说。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