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淮安市着力解决废膜回收最后“一公里”问题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2-04 字号: 收藏文章

  两年来,淮安市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运作、群众自觉参与、农膜循环利用”的思路,全面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2.01%,超额完成了省市考核目标任务,着力解决了废旧农膜回收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做法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体系。全市进一步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及所辖县区都成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体系,重点乡村明确专人负责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两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重点工作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考核指标,对市农业农村局及县区进行考核,县区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形成市县(区)乡(镇)废旧农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市农业农村局跟踪督查,已先后组织到县区调研督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8次,召开工作汇报会5次,有力推动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协调机制。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的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市级及各县区及时制定了淮安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全市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与财政、生态环境、科技、市场监管、供销社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三是加强科技支撑,推动减量替代。成立了淮安市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专家组,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及强化耐候地膜等新型地膜的试验示范工作,总结“一膜两用”地膜减量应用技术并开展示范,全市共建立新型地膜试验点16个,建立新型地膜及地膜减量替代应用技术示范点26个,市及县区先后召开技术培训及新型地膜、“一膜两用”地膜减量应用技术示范现场观摩培训会议36次,培训2082人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学习并使用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涟水县等县区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膜两用”地膜减量使用技术模式,即大棚里二层膜(3丝)使用2茬后,再作为地膜使用,涟水已推广1260亩,全市累计示范推广“一膜两用”面积近3000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加强网点建设,促进回收利用。2020年,全市“五有”回收网点达73家,基本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市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在对一些回收站点和回收利用企业调研基础上,召开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研讨会,指导各县区制定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案。淮安区为企业投资30万新引进一条废旧农膜加工处理生产线,年加工处理能力2000吨左右,大大提高了淮安市废旧农膜处理能力;涟水等县区对承担财政资金扶持的所有种植业项目的经营主体,要求其签订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厚度在1丝以下地膜的承诺书,目前已签订22份承诺书;洪泽区在县城建立了一家地膜以旧换新网点,在各乡镇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废旧地膜,取得很好效果。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市场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规定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2019年以来,淮安市农业农村局与淮安市市场监督局、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对地膜经营环节和使用环节地膜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先后对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等县区开展11次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有力推动了各县区的地膜市场执法工作。各县区先后开展地膜市场执法检查28次,有效提高了淮安市地膜市场产品的合格率。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回收意识。近两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在江苏农网、淮安政府网、淮安日报、淮海晚报及淮安农网等省市媒体宣传报道22次;全市合计在省市及县区媒体宣传报道108次,合计悬挂横幅1236条,宣传标语900条。市农业农村局每年都组织各县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废旧农膜宣传月活动,组织市县乡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培训,宣传发动群众捡拾田间残膜,发放明白纸、告知书等宣传材料。通过宣传,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废旧农膜对土壤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意义,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能更加自觉地参与和支持废旧农膜会回收利用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开展。培训宣传到村到大户,重点推动乡镇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及时回收废旧农膜,尤其是地膜;较好解决了废膜回收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高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