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在金色的田野上——四平市全力做好秋粮保收工作纪实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0-22 字号: 收藏文章

  深秋十月,大地镀金。农业大市四平再次忙碌起来——秋收全方位展开。农机在田间穿梭,拖拉机满载而归……

  截至10月15日,四平市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已收获面积620.6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1%。其中,玉米收获523.2万亩,占比68.5%;水稻收获54.1万亩,占比85.5%;大豆收获26.6万亩,已全部完成。预计全市秋收工作于10月下旬基本结束。

  因地制宜抗灾自救

  “今年这块地,还能有收成吗?”铁西区平西乡海青村的村民孙跃军,看见自家倒伏、泡在水里的玉米,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家种了2公顷的玉米,台风过后,接近半公顷被刮倒了。他无奈地说:“第一场台风没什么影响,但第二场风力太大了,玉米哪受得了!我家地还正好在风口,唉,辛苦大半年,眼看着要秋收了,结果现在这个样,不知道这玉米该怎么收……”

  像孙跃军这样的农户,铁西区平西乡还有很多。

  “保秋收”,其实早在秋收前就开始了。台风一过,铁西区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起农林水专业技术队伍,由局领导带队,分3组奔赴一线,与平西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人员对接,根据实际情况分赴各个重灾地点,冒着大雨蹚水而行,到田间地头指导抗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工作,确保指导全面、不漏一户。

  针对灾情,铁西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台风“巴威”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全力做好台风“美沙克”次生灾害防治及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因台风造成主要农作物倒伏灾害的补救措施》。

  “多亏了政府和农业专家给我们支招,挽救这些倒伏的玉米,帮我们渡过难关。虽然多挨点累,但是损失已经减少很多了。”孙跃军欣慰地说。

  在这场台风灾害中,四平市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伊通满族自治县受灾较重,梨树县、铁东区、铁西区局部受灾,双辽市影响最小。全市共有177.9万亩玉米出现倒伏,占全市玉米面积的23.3%;玉米成灾面积130.7万亩,占全市玉米面积的17.1%。

  为有效落实农业防灾减灾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台风刚过,四平市上下就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帮助农民抗灾自救,对倒伏农作物采取补救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指导服务工作组,每组由农业专家和1名科长组成,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3个产粮大县和两区指导灾后生产自救。制定印发《关于积极做好倒伏玉米抗灾保粮工作的紧急通知》,安排详细、措施具体、操作性强。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共成立28个指导服务组,分赴重点乡、村。农业科技人员和乡(镇)干部职工深入农户、田间,与农民群众一起抗灾。目前,全市累计出动3000多名干部职工,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农田积水地块,对旱田,采取了挖排水沟、机械强排等方式,及时排除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性增长;对水稻田,及时排水,适当轻晒后保持湿润状态。全市累计排除内涝地块田间积水3.1万亩,做到失水散墒,有效防止了积水烂根和倒伏玉米果穗霉烂的情况发生。

  对于倾斜的玉米,市、县农业专家分析研判,由于玉米趋光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靠玉米自然恢复倾斜角度,能够实现安全成熟,对产量影响不大;对于倒伏严重的,在具备下地作业条件的时候,因地制宜采取垫扶措施,使果穗离水离地,增加通风,避免籽粒霉变腐烂;对于玉米倒伏特别严重且茎、根折断的,则安排及早收获,能够当作青食玉米的就卖青食玉米,其他的做青贮饲料,最终保证不坏粮、烂粮。

  今年以来,虽然四平局部地区遭遇夏季伏旱、冰雹和3次台风灾害,但绝大多数没有受灾的地块,依然保持增产丰收趋势。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继续稳定在9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实现“十六连丰”。

  为了防止再次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各级农业部门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防患未然。加密排查玉米田间积水,采取挖沟排水、水泵排水等措施,全部排除田间积水,硬化土壤,防止积水叠加,消除严重内涝隐患;利用剪蓼机、镰刀、大剪刀,剪去玉米蓼,降低玉米植株高度,减轻玉米植株顶端受到的大风阻力,防止倒伏;清除玉米空杆、病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大风阻力;使用高架喷药车、无人机、飞行器,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玉米壮秆早熟。

  加固、加密温室大棚棚线和养殖圈舍顶棚,防止大风刮跑、刮坏塑料薄膜和房盖;对于低洼地方的温室、大棚、养殖圈舍,提早挖好排水沟,以防雨水进入棚内浸泡瓜菜和牲畜。

  政策护航减少损失

  田地之外,四平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让受灾农民尽量减少损失——

  梨树县协调中粮贸集团蔡家粮食储备库,提前开启玉米收储,已达成初步协议。根据农户意愿,采取“粮食银行”收储模式敞口收购,农户需要马上变现的,直接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收购(0.87元/斤),农户需要等待价格提升的,中粮集团免费为农户存储3个月,待农户认可价格随时变现。针对倒伏玉米分布情况,梨树县内计划临时设置4—5个收储点,便于受灾农户售粮。

  伊通县此次受灾面积近140万亩,除第一时间在专家指导下采取自救措施外,积极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尽快查勘定损,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面对特殊情况、特殊时期,政府适当放宽了理赔政策,做到应赔尽赔,保证赔款及时、足额地支付给被保险人。

  充分发挥畜禽养殖大市的优势,各县(市)区积极动员鼓励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大户多收多储玉米,全面做好与受灾农户的对接工作。按照国家“粮改饲”政策,对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给予每吨不低于60元的补贴,提高秸秆青贮企业和养殖户的收贮积极性。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对受灾大、倒伏严重特别是茎、杆折断的玉米,及时收割、销售,提高秸秆利用率。

  协调农业银行、信用联社与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加强合作,为收贮秸秆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企业收储秸秆资金短缺问题,使收贮企业能够为农户及时支付资金,确保农民秸秆卖得出,资金有保证。

  目前,全市累计申请到省级以上“粮改饲”青贮补贴资金730万元,组织青贮饲料收购企业、养殖大户55户,计划收贮青贮玉米12万吨。

  除了收割,仓储也是减少损失的重要环节。四平市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改变“地趴粮”的传统做法,鼓励农民将收获的粮食送到粮库存储,或者增加粮仓与地面的距离,减少粮食发热霉变的风险,降低损耗,保证粮食“一干二净三饱满”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农民卖出更高的价钱,实现增收。

  科技指导提高效能

  四平市的受灾地块是少数,大部分地区仍可正常秋收。在统计灾情时发现,运用“梨树模式”种植的玉米,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基本未遭受灾害。

  “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的430公顷土地,全部使用‘梨树模式’种植,这两次台风对我们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现在玉米已经成熟,目测产量可观,今年又是丰收年!”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高兴地说。

  “传统种植过程中,整地比较精细,后期土壤疏松,连续的降雨又导致垄上的承受力脆弱,玉米就容易被吹倒。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除了能够保护黑土地外,在抗病抗倒伏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刘亚军解释说。

  “梨树模式”抗倒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长期实施“梨树模式”,土壤质量大大改善,玉米根系下扎得更深;第二,使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透风的效果,促进了玉米的气生根生长,对植株起到固定的支撑作用;第三,土壤微生物增多,蚯蚓打出的孔洞可以让地面积水被更好地吸收。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将倒伏粮食作物收获归仓,光靠人工作业无法实现。四平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详细部署倒伏玉米机械化抢收工作,并落实抢收减损支持政策,积极安排收获机械改装补助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

  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省农业农村厅,研究玉米收获机割台改装价格补贴办法。新购倒伏农作物收获机,每台补贴比例从原来的30%提高到50%,收获机每台改装设备补贴比例达50%。

  为不误农时,四平市加快倒伏作物收获机械改装进度。围绕提高机具收获倒伏玉米的性能,以加装扶禾装置和辅助喂入装置等改装内容为重点,按时完成改装任务。同时,强化机收服务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机手特别是操作改装机具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提高抢收效率和质量。

  市县两级农机技术指导人员也全部深入到村屯,采取先期实验、试用示范等方式,开展倒伏玉米收获农机选型与割台改进加装的指导服务,帮助农民选购适合当地实际、能够在泥泞地块作业、收割倒伏玉米实用性好的农机型号与割台改进装备,确保农民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实用的农机装备,全力提高倒伏地块果穗收起率。

  截至目前,全市秋收累计发放倒伏玉米收获机和改装设备补贴9815万元,投入联合收获机7700余台、拖拉机30000余台。

  秋收之前,根据今年作物生长前期不利的气候因素,视植株生长发育和天气情况,四平市农业专家指导农民采取合理的促熟措施。对玉米和水稻生育延迟的地块,结合各地生产实际,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或云苔素内酯等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安全成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可能发生的早霜等低温冷害,适时采取人工烟熏等措施,提高局部环境温度,减轻霜冻危害。

  对于实施“梨树模式”和大多数没有倒伏的地块,指导农民适时晚收。在早霜来临前适当延迟收获玉米,延长籽粒有效灌浆时间,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水稻在90~95%的谷粒变黄时抢晴天收获,提高稻米的质量和产量,严禁枯霜后收割;大豆则在叶片脱落90%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同时,持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推广面积,让百姓知道“梨树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为来年抗灾保粮提前做好准备。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