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猪肉涨势凶猛,该如何来解决?用猪周期来揭秘答案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0-09-30 字号: 收藏文章

  最近,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上周猪肉零售均价51.21元/公斤,环比下降2.16%。去年同期猪肉价格为41.74元/公斤,同比上涨22%。精瘦肉价格51.21元/公斤,环比下降2.16%。

  虽然有下跌的波动,猪肉价格仍是让人“望而却步”,前两天,我刚逛了下超市,猪肉替代品价格也是上涨飞快,冻鸡胸肉已经从7.8一斤涨到14.8-16.8了,最便宜的冻鸭肉也从5.8一斤涨到11.8一斤。

  面对“猪坚强”的肉价,很多人在疑惑:猪肉为啥涨势那么凶猛?难道不能用调控手段来控制猪价吗?猪肉价格这么贵下去,未来都会有什么影响呢?等等。

  一、猪肉涨势凶猛,躲不掉的“猪周期”

  我们都知道,每个行业的市场虽然是自由开放的,可往往都会有规律与周期性的。

  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看下数据,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的国家差不多每3年左右就会来一次猪周期,到了2010年之后,猪周期差不多每4年来一波。

  奇怪就在这里:为啥2010年前后会有不同的猪周期运行规律呢?


24.png

  这是因为,2000年到2010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很快,每年平均城市化率达到1.5%左右,2010年城市化率是50%,2010年后,我们的城市化速度开始下降,直到2018年,才达到60%。

  也就是说,这个城市化速度对猪肉需求会有影响的,城市化意味着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民收入提高是会加大猪肉需求。

  再回到养猪前端,目前行业平均成本20元,假设猪价持续下跌,跌到了18元,那么成本高于18元的养猪户,还会扩产吗?

  也就是说,如果猪价一旦低于平均成本,很多养殖户就会无利可图甚至亏钱,供给自然就会减少了。供给减少,价格自然就会逐渐止跌,最终形成新一轮涨价周期。

  无论如何,猪肉价格波动背后,其实就是市场供求“猪周期”造成的,不可避免。

  二、我们能否通过“逆猪周期”,来调节来缩小猪周期的影响呢?

  既然猪肉价格高,当猪肉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我们是否能采用较为温和的政策或手段等调控政策来影响猪周期呢?其实,这个真的很难。

  这次,猪周期预计没那么快结束。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国内还有零星猪瘟事件,对于散养的养殖户有一定压力。

  第二,后备母猪数量不足,恢复存栏有所放缓。

  这种因素反映在“猪周期”上,就是猪肉的供小于需。为何调控手段很难呢?因为猪肉生产多数是农户散养,我们真的很难及时掌握准确的全国生猪养殖数据。

  当猪肉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即使采用较为温和的政策手段来鼓励农户养猪,也难以把握的,因为如果政策力度大了,会过大刺激农户的猪肉生产,未来反而会造成猪肉生产严重过剩,直接导致未来猪肉价格暴跌。

  当猪肉生产严重过剩时,国家也是很难出手收购来稳定肉价的。因为猪肉不是粮食,储存时间短而且储存成本很高,一个猪周期长达3到4年,国家总不可能直接收购几千万吨猪肉储存的。

  三、影响“猪周期”最好方案,那就是提高城市化率

  不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还是要消除猪周期波动的影响,都要从源头上解决,也就是改变猪肉生产以农户散养为主的问题。

  那这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提高城市化率,只有提高城市化率,大幅度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我们的农村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

  根据“猪周期”的规律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的农村根本就没法推广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因此,在这个10年,我们也只能忍耐雷打不动3年一个轮回的猪周期。

  2010年后,有50%的人口集聚在城市,国家才能慢慢扩大农村产业化养殖的规模,猪周期从过去的3年延长到4年左右。

  2018年,我国城市率达到60%,国家出台了较大力度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补贴标准,可惜的是,2018年偏偏遇到一个席卷全国的非洲猪瘟,叠加猪周期让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持续到现在。

  我估计,我们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才有可能让生猪规模化产业生产超过农户散养,从而初步解决猪周期的困境。如果城市化率达到70%,我国生猪规模化产业生产才能占据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那时农民也不需要依赖家庭养殖来提高收,大部分农民被吸纳到城市就业,少部分农民被吸纳到农村产业化企业中就业。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工作中,用系统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同样重要。猪肉价格持续的涨势凶猛不仅有规律,而且也不是单纯靠直接的调控手段就能解决的,不能从源头上改变“猪周期”,那都是暂时的缓和而已。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