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9月2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在四川省隆昌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粮增收、不与粮争地这个根本原则,发挥好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处理好稻和渔、粮和钱、土和水、一产和三产、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和农民意愿等方面的关系,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作典型发言,介绍湖北省立足“三个坚持”,推进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
近年来,湖北省依托水稻、水产两大资源优势,坚持高位推动、规范发展、产业融合,通过育体系、优模式、壮主体、强加工、活流通、唱品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量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等综合效应,有力提升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水平。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90万亩,共产出优质稻谷379万吨,水产品82万吨。今年又新增40万亩,总面积达到730万亩,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全省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达到2419家、百亩以上种养大户7900个、千亩示范基地200多个、万亩示范区12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区10个。
9月2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提升现场会还发布了《稻虾》《稻鳖》《稻鳅》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一级巡视员程金根表示,“稻虾”“稻鳖”“稻鳅”是目前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比较效益较高、社会关注较强的种养模式,《稻虾》《稻鳖》《稻鳅》三个标准充分围绕产业需求,根据不同水生动物与水稻共生互促的特点特性,明确了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能有效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农业农村部还将继续制定《稻鲤》《稻蟹》等其它种养模式标准,适时修订《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不断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标准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