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清晨6点,群山环绕中的桑峪村,太阳刚刚照进村口的牌楼。李玉早早地打开豆芽生产车间的门,帮着司机搬运发好的豆芽。不一会儿,满载豆芽的面包车迎着朝阳穿过牌楼——这是村里通往外界唯一的大路。7点钟,这些豆芽被陆续送到三家农贸市场和几家单位食堂。
桑峪村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虽然与著名景区只隔着一座大山,却曾经是有名的低收入村。原来靠采煤挖矿致富的路走不通了,要想发展只能寻求新的出路。两年前,驻村第一书记冯京佐发现,村里留守的老人都有发豆芽的传统手艺,如果能把他们集中起来形成产业,不就是一条脱低之路吗?
经过反复试验、摸索,村里特地从山西订制了一批瓦罐,用这种瓦罐手工发出的豆芽,粗壮脆甜,口感特别好。一开始,村民将瓦罐带回家中发豆芽,村里统一组织销售。2019年,村里建起了豆芽生产车间,还注册了“瓦罐豆芽”和“巧婆婆”两个商标,一排排铁架子上摆满了瓦罐,也摆满了低收入户的希望。
李玉今年75岁,老两口和有残疾的儿子、上学的孙女住在一起,除了一些补助外全家几乎没有收入。自从豆芽车间正式投产,村里特意把10余个工作岗位都安排给李玉等低收入户,以保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摘掉了低收入的帽子。
3月5日,桑峪村因疫情停产的瓦罐豆芽恢复生产,目前已达到日产量500斤,收入近2000元。除去贴补送货的油钱,其余都发给村里的低收入户和车间的工作人员,保障他们不再因疫情返贫。新上任的第一书记陶沙介绍说,随着疫情逐步缓解,村里正考虑扩大生产、进入超市,将瓦罐豆芽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