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科教

种植小麦5月份常见的一种现象:麦穗变成白色,提前预防是关键 分享到 来源:农民的小帮手 作者:鲁传曦 发布:2020-05-11 字号: 收藏文章

小麦抽穗以后,正常情况下,随着小麦的成熟,颜色会由绿变黄,但是由于病害、虫害、管理不当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白穗”现象,轻则田间部分小麦穗出现白色,严重的情况下,整块麦田的小麦穗都呈白色,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影响最终的产量和品质。

小帮手根据一些种植户反映得知,近些年来,小麦“白穗”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本篇内容就和大家详细说说原因以及对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

能导致小麦出现白穗的病害有很多,比如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这3种病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都能染病危害,当穗期染病后,容易导致茎基部或根部腐烂,进而影响小麦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白穗出现,而小麦赤霉病,一般在扬花期、灌浆期危害较大,当小麦感染赤霉病后,穗部也会发白,出现“白穗”现象。

针对病害导致的白穗,建议种植户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如果田间已有症状,要及时打药防治,不论是预防和防治,都可采取化学药剂,目前市面上杀菌剂较多,根据不同的病害,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赤霉病可用药剂有戊唑醇、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戊唑·咪鲜胺等等;根腐病可用药剂有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等;全蚀病可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但最好的办法是播前拌种;纹枯病可用药剂有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己唑醇或井冈霉素等。

二、虫害

地下害虫小麦田地下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较多,虽然播种前已拌种,但是有些拌种剂药效持续时间不会达到整季,在4-5月份的时候,金针虫的危害逐渐加大,在小麦抽穗以后,根部或茎基部被金针虫所咬断,进而引发白穗,严重的情况下,小麦出现死株现象。

麦秆蝇麦秆蝇虽然不像蚜虫、红蜘蛛的发生那么普遍,但是它也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害虫,能钻入小麦茎杆中为害,导致小麦出现枯心、白穗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无法灌浆结粒,千粒重降低,产量也会减少。

针对上述虫害的防治办法,其一,地下害虫还是以播前拌种预防为主,可用拌种剂有吡虫啉、甲基异柳磷、克百威、噻虫嗪等,如果生长后期出现金针虫,可使用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灌根防治。对于麦秆蝇的防治,播种前要进行拌种处理,常用拌种剂有70%吡虫啉(357-500克拌种100千克种子)以及30%噻虫嗪(450-600毫升拌种100千克种子)等等,到了后期田间出现麦秆蝇后,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三、气候

气候因素主要指的是小麦受热干风的影响,而引发的白穗,小麦进入5月份以后,热干风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做好预防措施,当遇到“三三”标准后,就有可能受热干风的影响,什么是“三三”标准?最高温度大于等于30度、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风力3级以上时,这样的条件连续出现3-5天,即可判定热干风形成,如果是正在灌浆的小麦,会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并且提前枯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

针对热干风的预防,可以在小麦孕穗期、抽穗期以及扬花初期时,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目的是提高小麦磷钾的需求,增强自身抵抗热干风的能力,另外,对于热干风频发的区域,在喷施磷酸二氢钾时,还可加入一些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加强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抗逆性以及提高结实率。

四、人为或机械损伤

小麦生长进入4月中下旬以及5月上旬后,是小麦“一喷三防”的高峰期,实际过程中,打药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人工背喷雾器打药、高架车打药、无人机打药等等,不论采取哪种打药方式,如果小麦茎杆受到了损伤(比如脚踩或者机械损伤),茎杆折断,会导致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传输,导致小麦出现白穗,然后出现死株现象。

如果是由于人为或机械损伤导致的白穗,基本上没有补救措施,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大面积存在,农户们要做的就是在施药过程中,注意不要压到小麦即可。

时间已来到5月份,对于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区域,离小麦收获已不足一个月,因此,有些农户会放松警惕,但是越是在最后,管理越不能放松,从去年10月份播种,辛辛苦苦了6-7个月,不能到了最后,因为小麦白穗,而导致减产,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本篇内容所说的小麦白穗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帮助,力争最终高产又丰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