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科教

种好春播玉米 需知这些要点 分享到 来源:中国小麦网 作者:鲁传曦 发布:2020-04-15 字号: 收藏文章

一、掌握好播种时间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过了谷雨,4月20日左右就到了播种玉米的适宜时期。出苗时间和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越高出苗就越快。播种早,地温低,出苗时间反而长;迟播种,地温高,出苗时间就短一些。山西大同、朔州等冷凉地区,有效积温低,可采用地膜覆盖适当地早播,忻定盆地等积温相对比较高的地区,不宜早播,早播产量不一定高。玉米播种时对土壤温度也是有要求的,土壤10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一天中凌晨四五点钟温度最低,也就是说凌晨10cm地温达到10℃,就能播种。 

  二、播种速度 

  播种速度与播种方式决定,膜上打孔播种速度不宜太快,两行机一天播种25亩左右,露地及膜侧播种采用开沟播种,速度可适当快点,两行机每天可播种70亩左右。 

  三、播种施肥 

  播种施肥是非常好的一种施肥形式,就是播种和施肥同时进行。播种的时候施肥要在距离玉米种子10厘米左右的斜下方,不能离玉米种子太近,以防造成烧苗。播种施肥时,如果是用播种机施肥,由于其体积较小,施肥量较大时,播种机施肥压力就会变大,所以在翻地或者旋耕的时候先施进去一部分肥料,播种的时候就可以减轻播种机的承受力。此外,施肥时如果是地膜覆盖一定要注意把肥料施在地膜外面,这样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60厘米的行距是比较科学的,60厘米行距不仅正好与收获机匹配,而且也方便拖拉机田间作业。在生产上农民使用最多的是50厘米与60厘米行距。一定要注意如果行距宽了株距就近,行距窄了株距就远,如果把行距加宽了,没有把株距靠近,易造成密度不够,从而导致玉米减产。株距的计算,株距 (厘米)=6666667(平方厘米)÷密度(株/亩)÷行距 (厘米)根据土壤肥力、水分、地理条件,确定种植密度。水浇地高产田等地块要密植;丘陵地、坡地等地块水肥力条件较差,应适当降低密度。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实现玉米高产,但增加密度时应该注意: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宜密植,高密植一定要选择适宜高密植的品种,且一定要按照品种说明提供的密度进行种植;增加密度倒伏风险也会增加,增加密度增加产量一定是建立在不倒伏的基础上。 

  五、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是根据墒情来确定的。如果墒情好,就要适当浅播,墒情不好,就要适当深播。播种浅,出苗快;播种深,出苗慢。一般来说,玉米的播种深度为5厘米左右(就是两指深)。 

  六、播后覆土镇压 

  玉米播完后需要覆土镇压,可采用镇压轮进行镇压。镇压的好处:一是苗齐苗壮。镇压以后,玉米出苗整齐、苗壮,不镇压就会出现苗不齐、苗弱的现象。二是可提高出苗率,镇压能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使种子吸水发芽出苗。判断播种质量好坏的标准是苗齐 (大小一致)、苗全(不缺苗)。 

  七、玉米倒茬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所有作物中,只有玉米不需要考虑倒茬问题,但是建议不要种植一个品种。种一年,明年更换其它品种,或者连续两年种一个品种,第三年更换其它品种。说到倒茬,土豆茬和豆子茬较好,谷子茬和高粱茬较差。 

  八、秸秆处理 

  秸秆最大的问题是影响玉米的出苗,秸秆后期腐烂了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地的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越短,对出苗的影响越小。为了不影响玉米出苗,秸秆处理很重要。那么秸秆怎么处理呢?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是禁止焚烧秸秆的。秸秆离田用作饲料或者其它用途外,留田秸秆可采用以下办法处理: 

  第一,深翻。把秸秆埋在土里,基本不影响玉米出苗;第二,打碎。地表面的秸秆一定要打碎。只靠旋耕机,很难打碎秸秆,地里就会有一些长的秸秆,播种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拥堵。必须先用秸秆粉碎机在地里将秸秆粉碎,粉碎后旋耕,对玉米出苗影响很小。秸秆粉碎还要注意在田间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秸秆堆积。 

  九、抗旱播种 

  山西十年九春旱,春旱会影响玉米播种。那么,如何抗旱播种? 

  第一,顶凌耙耱。顶凌耙耱最大的优势就是有返潮作用,能保住水分,不用等雨播种。春天旋地的时候进行顶凌耙耱,即表土开始化冻但是还有冰凌时,开始旋耕镇压,等温度适宜时即可播种,不需等雨播种。第二,秋天耕地施肥旋耕。除了播种,其他田间作业都放到秋收后来做。如秋旋耕、秋施肥、秋秸秆还田、秋镇压等,在春季就可直接播种,不用等雨播种。第三,抢墒播种。春天遇到干旱,不要先旋地,再等雨,这样下了雨也容易形成夹层干土,不利于播种。要在下雨后马上进行旋耕播种。玉米苗期需水量很少,只要种在湿土上玉米就能出苗。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