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奶源有成本优势
乳制品进口的提速,源自多重原因的推动。一方面,国内乳品市场需求旺盛,而国内奶源产地和产量有限,“奶荒”刺激乳制品进口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全国原料奶收购价持续上涨,波及到产品零售价。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等多家国内乳企近期不同程度提价。相比之下,进口乳品凭借国外奶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对国内乳品形成了有力挑战。
此外,由于食品安全因素,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始终未能恢复。洋品牌趁机大打促销牌,在“价格不贵质量又好”的印象下,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洋品牌还用促销手段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在这一传统领地国内乳企的市场优势也开始受到挑战。
洋品牌贵非因高关税
既然进口量已经大幅增加,为什么婴幼儿奶粉等乳制品还要实施优惠的暂定税率?
进出口贸易专家告诉记者,中国加入WTO后,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持续下降。同时,用关税杠杆抵挡国外竞争对手,也不利于国内乳企练强内功。
此外,国内市场确实存在着巨大的乳制品消费需求,在内部供应无法完全满足的情况下,降低税率鼓励进口,以补充市场满足需求,是一件好事。
但专家提醒,国内乳企亟需提升竞争力品牌力以应对“洋奶粉”竞争。市场管理者也应该警惕洋品牌依托价格、品牌优势赢得市场占有率并掌握主导权后,再带头提价,抬升消费成本。
有海关相关工作人员指出,对于国内市场“洋奶粉”比国外贵的情况,许多消费者误解为高关税造成的。
实际上,从目前实施的税率看,婴幼儿零售包装配方奶粉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很低,因此不妨从品牌企业的定价政策及供应链成本上去找找问题。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