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献龙、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徐树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院士领导专家齐聚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与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道分享交流国内最新的棉花、水稻新品种在田间示范运用成果。
在棉花品种展示区,展示有喻树迅、张献龙等院士专家团队的短季棉新品种,麦后直播对比示范和彩色棉新品种展示。“最近几年,育种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包括从重视种质资源发掘到重视重大基因资源发掘转变,从单一技术育种到多技术整合育种转变,从经验育种到设计育种转变,从单一功能作物育种到多功能作物育种转变。”现场,张献龙院士和大家探讨棉花品种特性和发展思路,“要吃透基因组信息,性状关联位点转化为标记,开展聚合育种;通过‘基因组+基因编辑’的技术手段,对性状进行定向改良;发掘异源生物基因,赋予农作物新的性状。”
在水稻新品种展示区,有2024年国家长江中下游核心品种、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院士专家团队新品种、湖北省头部种子企业主推品种共7组,展示水稻品种174个,其中早稻品种10个、早熟中稻26个、中迟熟中稻品种138个。这些示范品种以高产、优质、绿色、高效水稻新品种为主,为近三年来湖北省审定或者国家审定种植区域包含我省的新优品种。有张启发院士的全谷黑米品种、万建民院士的优质粳稻品种、胡培松院士的高效优质稻品种,有罗利军专家团队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游艾青专家团队的高产优质籼稻品种,参展品种涉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等6个省(市),5个科研院所,45家种子企业。
看着田间即将丰收的水稻新品种,罗利军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分享了节水旱稻具有节水、避旱性、耐旱性、复原抗旱性、耐直播、耐淹性、氮肥高效利用、磷肥高效利用、米质稳定、适合作再生稻种植等优势。他表示,节水旱稻既适合水田行旱种旱管,可增加实际种植面积5%以上,有效利用降水,减少内涝和农业面源污染;又可以在旱地、山坡地、新改(撂荒)地、低畦易涝旱地种植,极大拓展节水抗旱稻的种植空间;还可以在盐碱地、树林、果园、菜园等种植,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田增值农民增收。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分享了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育种方法研发与种质创制和品种培育江汉大米品牌打造等情况,“以湖北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优质中籼稻品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具体表现为长粒、较大千粒重、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低垩白,与北方短粒型粳稻、江苏软梗和南方小千粒重丝苗米有明显差异,为‘江汉大米’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品种基础。”
徐树仁表示,近年来,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与湖北省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不少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湖北落地生根。依托湖北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共同组建水稻产业专家组在湖北开展工作,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希望与湖北水稻种业界同仁,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引领水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种源安全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该活动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承办。“举办这次活动旨在展示交流种业科技成果,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以水稻棉花优良品种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化,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表示。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是全国首创的省级综合性农业展示平台,是国家和省级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点、纯度鉴定点和农情监测点,常年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