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为了丰收 建好田养好田护好田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3-29 字号: 收藏文章

  春分过后,春雨洒落在龙江大地,唤醒沉睡的黑土地。再过不久,寂静一冬的耕地上将变得热闹起来。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即将开启新一年的春耕时刻。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安全。随着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年实现丰收,各地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项黑土地保护举措的实施,为新一年的粮食丰收在良田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农田:田宽了水畅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在巴彦县松花江乡的稻田里,大型机械正在去除密布的田埂,将一个个小地块改造成“大方田”。

  君阳瑞利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民介绍,这片田地本就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这次格田改造,将达到更高的生产标准,土地利用率会大幅提升,大机械化作业更加方便,为粮食增产增收多了一重保障。

  据了解,巴彦县自2019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田相对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模适度,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备,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巴彦县丰裕村以前农业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较差,导致农作物产量不稳定。2020年,丰裕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8万亩,进行了土壤改良、排水沟清淤、建设排水涵、修缮机耕路以及配备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在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时,丰裕村党支部书记于云波感慨颇深:“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村里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改善了耕地地力和质量,使粮食产量得到了提升。以玉米为例,现在平均亩产2000斤以上,每亩至少增产200斤。”

  巴彦县副县长宋立国介绍,截至目前,巴彦县已建设59.92万亩高标准农田,下一步将按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逐年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在2030年将全县319.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前不久印发的《2024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具备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区布局,实现农田灌溉体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一体化。

  保护性耕作: 种少了得多了

  在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中提出,到2030年,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东北四省区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其中黑龙江省面积达到1.48亿亩,占总面积的59.2%。

  任务占数过半的黑龙江,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秸秆粉碎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免(少)耕秸秆覆盖为主要技术类型的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

  对于黑土地保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屯村村民姜洪才经验十分丰富。自2016年起,姜洪才采用了“4090”宽窄行栽培技术模式种植玉米来进行保护性耕作。

  据姜洪才介绍,“4090”模式即把传统的垄挨垄种植,改成40厘米和90厘米,第一年在40厘米做双行苗带,第二年作为休耕带;第一年90厘米作为休耕带,将玉米秸秆集中放置变成自然肥料,第二年进行播种。

  “这种模式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效应,抗倒伏抗病害,还有利于秸秆还田存放和土壤蓄水保墒,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持续培肥地力,保护黑土地。”姜洪才表示,去年玉米每亩产量达到1600余斤。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机推广站站长高树伟介绍,他们多次组织各乡镇场领导、农机大户在姜洪才家的田地中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让更多农民了解“4090”模式,增强黑土地保护意识。

  2024年3月1日起,黑龙江省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提到要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转化、少耕免耕、深松深耕、轮作休耕等黑土地保护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标准化种植方式,鼓励使用节水灌溉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黑龙江省将进一步推广以“一翻两免”为核心的旱田“龙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秆还田为核心的水田培肥“三江模式”,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侵蚀沟治理:沟少了粮增了

  春分后,拜泉县永发村党支部书记孙富钢与村民们来到田间地头,谋划着新一年的耕种,并查看治理过后的侵蚀沟情况。“土地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绝对不能放任侵蚀沟破坏耕地。”

  在永发村一处耕地上,记者远远就看到一条深沟向远处延伸。走近才看清,一张“石网”将沟头牢牢固定,在沟身位置由各类植物将两侧土地紧密连接。

  “这条侵蚀沟是由一条小水沟经过雨水冲刷慢慢演变而成的。”孙富钢介绍,以前一到下雨天,沟旁的土地就被雨水卷走了,沟也越冲越深,这让村民们犯了难。

  这一情况在2021年得到了改变。2021年中央下达水利发展资金实施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涉及拜泉县12个村庄,总投资达到1835万元,治理侵蚀沟46条。

  齐齐哈尔水务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科长闫立夫介绍,永发村侵蚀沟治理采用的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侵蚀沟沟头搭建石笼防护,沿着侵蚀沟沟底建立连续柳编水通道,并在侵蚀沟沟道削坡栽种了樟子松、柳树、野樱莓等树种。

  经过多年的探索治理,拜泉县总结出连续式柳编跌水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侵蚀沟发展。黑龙江省以拜泉县治理经验制定实施了《连续式柳编跌水侵蚀沟治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侵蚀沟完成治理以后,村子的耕地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是村子里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

  “我们种的玉米产量从原来每亩600斤增加到2000斤,大豆也从每亩200斤增加到400斤左右,现在村子里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干劲越来越足了!”孙富钢说。

  黑龙江省水利厅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治理侵蚀沟3.3万条,落实资金力度和治理规模创历史新高。

  此外,黑龙江省还印发了省总河湖长第6号令,开展全省侵蚀沟治理专项行动,成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共同推进侵蚀沟治理。在2024年1月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中提出,2023年侵蚀沟治理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提供坚实水利支撑,今年黑龙江省将持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