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前腿肉13.8元一斤,五花肉15.8元一斤,排骨23.8元一斤。”11月30日,河南郑州一连锁超市的猪肉柜台前,前来采买的顾客一如往常。
据郑州市发改委监测,今年第四十七周的猪后腿肉均价9.96元/斤,与上月比下降5.14%,去年同比下降47.52%。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连续三周以上运行在5:1~6:1之间,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为推动生猪价格合理回升,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专家表示,猪肉价格或已探底,预计将在春节前迎来“小涨”。
白条猪跌破10元/斤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在郑州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10元以下的特价猪肉并不鲜见。
11月30日,记者在郑州管城区一连锁超市的鲜肉区看到,一块块分割好的新鲜猪肉摆放在柜台内供顾客挑选。“特价腿肉9.8元/斤”的特价标牌很是显眼,正常的猪肉价格每斤在11元—16元。
临近中午,记者走访了周边一农贸市场的几家肉摊发现,虽没有特价肉,但猪肉价格也很亲民。“后腿肉11元,五花肉12元/斤,排骨也不贵。”
在一家品牌连锁猪肉摊上,老板告诉记者,年后猪肉价一直回落,店内销量也比较稳定,“我这里批发和零售都有,现在天冷了,销量比前一段时间好一点。”
“我们家不习惯囤肉,每次我就买一两斤,吃完了再买,反正也不贵。”正在买肉的陈大爷说,“过完年之后,就感觉猪肉价格一直很便宜。”
其实,肉店老板和陈大爷的感觉都没有错。
11月24日,河南省发改委所监测的猪肉精瘦肉、猪肉五花肉全省平均价格分别为:14.22元/500克、12.61元/500克。与上周比,肉类均价基本稳定;与上年同期比,肉类均价整体下降,猪肉精瘦肉下降36.77%、猪肉五花肉下降39.49%。
旺季“不旺” 生猪屠宰减量保稳
据万邦市场每日价格检测分析显示,今年白条猪价格的最高点在1月1日前后的26元/公斤,最低点在今年4月中下旬的17.75元/公斤。
“11月30日,万邦市场的白条猪价格在9.35元/斤左右,五花肉10元/斤,通排12元/斤。”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市场部经理宁亚兵介绍,去年,白条猪的价格最高峰达到34元/公斤。
“商户就是薄利多销,价格整体呈现一个下浮。”宁亚兵分析,近期猪肉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消费动力不足,猪肉价格比较亲民,“受近期气温的影响,采购频次、采购量有所增加,对于市场的供货也产生一定影响,但波动不是很明显。”
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冷鲜肉商户张小虎告诉记者,因客户稳定,每天卖出20多头猪。
“这几个月猪肉价格都不高,一些小养殖户减少出栏,他们在观望。”有着20多年猪肉批发经验的张小虎说,虽说近期猪肉价格低,但是比较稳定,“给我供货的屠宰场,现在每天屠宰200多头。但是,在以往,他们每天能屠宰近千头。”
“猪周期”失灵了吗?
“‘猪周期’没有失灵,也不会失灵。”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在价格不断低迷的情况下,将导致生猪出栏量逐渐减少,进而影响猪肉及其制成品的供求关系,引起供不应求,引发新一轮猪肉价格上涨,也必然会催生新的“猪周期”出现。
猪肉价格或已探底
猪肉价格坐上“滑滑梯”,背后是止不住的生猪存栏数。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9月累计,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24247万头,同比增长15.0%,其中,9月份屠宰量2775万头,环比增长4.9%,同比增长31.6%。
业内人士表示,猪肉价格走低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有关,当时市场情绪极度乐观,压栏和补栏意愿偏强,导致价格虚高;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去年持续的产能补充,最终导致今年供应严重超过需求,价格持续低迷至今。
当前的猪肉价格是否已探底?
“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生猪养殖成本推算,以目前的价格,在不考虑利用化学品‘催生’‘速生’生猪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已经触底,部分地区甚至亏本。因此,猪肉价格继续走低不具备可持续性,预计春节期间及明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有望开始上扬。”宋向清认为。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全国猪肉批发均价逼近每公斤20元关口,同比下降超过40%,生猪价格逼近每公斤15元关口,猪粮比价已连续多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早已处于过度下跌的橙色预警区间。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收储将减少市场供给,缓解市场压力,改善供求关系,有利于猪肉市场回暖,价格回升,可以增加养殖户、屠宰场等的盈利空间,对于养殖户、屠宰场、批发商和零售商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宋向清分析后表示,以目前CPI走势分析,在整体通货处于紧缩的局面下,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文章来源: 大象新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