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兰州市实施特色产业工程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三年倍增行动”打造寒旱农业高地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2-08-16 字号: 收藏文章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

  全省年平均气温8.2℃,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这是甘肃“寒旱”的现实。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抗旱抗寒的植物品种,到现代利用以色列滴灌技术进行种植栽培,“寒旱依旧”的甘肃农业,正在挣脱现实的羁绊,改写历史的宿命。

  近年来,兰州市按照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总体战略布局,充分挖掘“寒旱”气候条件下的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天然绿色有机等优势,重点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及地方性特色农产品,深挖适生空间,调优种养结构,推广高新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做大产业体量,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区聚集,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近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兰州日报社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兰州市红古区,见证那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发展。

  养殖 

  优质牛奶最佳生产基地 

  挤奶大厅里,自动化挤奶机挤出一桶桶新鲜牛奶;24小时内,冷链运输车将鲜牛奶运到对门乳业加工公司;不久后,一箱箱优质的包装奶被送到千家万户……

  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位于红古区花庄镇的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看到一头头奶牛正排着队,有序进入挤奶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几名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对转盘上的奶牛进行挤奶操作。药浴液在牛乳头上停留30秒后擦拭,随后对每个乳区连续有效地挤弃前三把奶,擦拭干净后立即进行套杯挤奶,挤奶脱杯后再进行挤后药浴。

  “奶牛进厅前,我们要对牛体后腿踝关节以上的后躯部位、剑状软骨后躯及乳房部位的杂草、污泥进行清洁,符合卫生条件后才允许进入挤奶厅。从药浴到上杯,整个流程要在90秒之内完成。”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加工动力部经理杨鑫介绍,“我们每天给伊利拉两车(奶),从挤下来到送出去,不能超过24小时。”

  据介绍,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现存栏甘肃荷斯坦奶牛3500头,日产鲜奶50余吨,奶牛年均单产达到10.3吨,是甘肃省建成最早、单体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奶业企业,是甘肃省和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国家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

  “我们是集奶牛养殖、良种培育、牛奶生产、科研、教学和行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国有奶牛繁殖企业,是甘肃省重点种畜禽场。几十年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出了生产性能高、体质结实、外貌结构好、适应能力强、利用限长、耐粗饲、遗传性能稳定的甘肃荷斯坦奶牛。”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副总经理张峰祯介绍,目前该中心拥有我省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甘肃荷斯坦良种奶牛以及国际一流的全自动转盘式挤奶设备,实现了奶牛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牛奶质量,奶牛各项生产经营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成为甘肃省绿色、环保、无污染优质牛奶的最佳生产基地。

  种植 

  “寿光模式”打破农业气候限制 

  6月下旬,在花庄镇北山村北山台的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内,黄澄澄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辣椒、油麦菜、番瓜、蜜瓜等蔬菜水果基本上卖完了,剩下这些西红柿是留给游客采摘的。” 合作社负责人李永江告诉记者,“这些大棚属于第六代‘寿光模式’,蔬菜种植在垄与垄之间的沟内,这样既保湿还保温,温室外覆盖的保暖层也采用双层棉被,保温效果高出3℃—5℃,保证蔬菜24小时生长,而且蔬菜质地、颜色、口感更好。”

  “我们这个地方气温低,以前茄子种不出来。去年利用‘寿光模式’试种,亩产达到3.8万斤。” 李永江说,“村民看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高产、能卖上钱,纷纷响应,由此带动了周边村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

  2019年以来,红古区委区政府以花庄镇为试点,在全区推广“寿光模式”,全力打造富有红古特色的农业产业模式。花庄镇依托设施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新品种引进和休闲农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产业基础,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80万元入股红古区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北山村日光温室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形成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规划 

  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大省加速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甘肃而言,已是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总抓手”和“主旋律”。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业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产业拓展、链条延伸、主体培育、质量监管、品牌打造、品位提升六位一体,着力构建富民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体系。优势特色产业功能区和产品优势区更加凸显,形成了一批以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兰州白兰瓜、永登苦水玫瑰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规模种养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打造出了一批以兰州高原夏菜、兰州百合、永登苦水玫瑰、皋兰软儿梨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知名品牌。“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知名品牌,培育出了一批以中国好食材、甘肃亚盛实业集团、兰州高原蔬菜物流、甘肃康源现代农业、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兰州庄园牧场、兰州正大食品、兰州九香玫瑰生物等为代表的“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知名品牌,全市优势特色产业整体取得了长足发展。

  《兰州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2021—2023年)》提出,我市将在2023年前完成产业布局基地化、园区化、集群化,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产业服务项目化、专业化、数字化要求,集中实施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产业强镇、产业强县、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创建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以产、加、供、销、服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园”“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的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效益倍增。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