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原料连续下跌 猪价4个月上涨80% 猪企新增3500家 “猪周期”到底该遵循还是要消灭?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08-02 字号: 收藏文章

  玉米合约、小麦合约连续下跌,猪禽板块连续三个月上涨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2点20分集合竞价收盘时,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玉米当月连续合约(代码:ZC00Y)录得连续三个月下跌,自5月份较高点800点附近回落至当前550点附近,跌幅为31.25%。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另一挂牌交易的小麦当月连续合约(代码:ZW00Y)录得连续两个月下跌,自6月份较高点1200点附近回落至当前800点附近,跌幅为33.33%。

  小麦、玉米均为饲料主要原料,上述谷物期货价格下跌,表明市场对其未来价格走势看空,利好国内养殖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改善经营效益。亦有观察机构表示,上述谷物有望进一步走跌,国内养殖业有望迎来一段较长的“幸福时光”。

  雪球App显示,伴随饲料原料价格下跌,养殖业相关板块均有一定修复行情。其中,养鸡板块(代码:BK0634)连续三个月上涨,自5月份较低点1200点上涨至7月份较高点1600点,累计涨幅达到33.33%。猪肉板块(代码:BK0503)亦连续三个月上涨,自5月份较低点2800点上涨至7月份较高点3700点,累计涨幅达到32.14%。

  猪价4个月上涨超80%,同时新增生猪养殖企业3500余家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2年3月份,生猪价格最低约为12.5元/公斤,之后开始反弹,截至2022年7月份,生猪价格最高时达到22.5元/公斤,涨幅约80%。

  2022年4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开始上涨,这也带动了生猪养殖户们的积极性,2022年4月到7月,新增生猪养殖相关企业3500余家,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达46.3%。

  “二师兄”从两年前叱咤风云到如今跌落神坛

  2020年,上市猪企几乎个个赚得盆满钵满,牧原净利润275亿元,几乎占营收得一半,像天邦、傲农等净利润增长都是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2021年,很多企业靠饲料业务有少量盈利,但是头部养猪企业基本都亏损了,正邦、温氏、新希望六和、天邦这四大猪企共亏损463亿元,占17家亏损企业总额的82%。正邦以亏损188亿元摘得“亏损王”头衔。

  2022那年上半年,连2021年唯一盈利得猪茅“牧原”也无一例外的亏损了,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罗牛山、东瑞股份、新五丰、巨星农牧、神农集团8家养猪企业上半年报累计预亏额已超过140亿元。

  猪周期,到底该遵循还是要消灭?

  猪价经历了一轮过山车之后,人们如今又把养猪业的困境再度归咎于猪周期,并且感叹“猪周期,何时止?

  近几年的非洲猪瘟以及疫情等叠加因素,让“猪周期”也更趋复杂。其实,之前非洲猪瘟带给行业的巨大冲击曾被人们寄予了一个期望:倒逼中小养猪户向规模化养殖转型从而弱化行业的周期化特征,进而提高全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最终让猪周期弱化甚至消失。

  然而,规模化养殖并没有立竿见影的让养猪摆脱风险。持续地扩大养殖规模对于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挑战,行业内甚至存在一个现象:在规模高速扩张之后,整体养殖指标反而会下降。

  对于难以捉摸的“猪周期”,大型猪企的专业研究人士也在进行各种研究判断。

  新希望相关人士就认为这主要是供需结构的改变所致。新希望会根据当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公司会在确保养殖成本、效率逐步改善的同时,稳步、适度增大投苗力度和出栏规模,但不会特别大力度的增加。“如果盲目地大幅扩产,内部能力不能跟上,可能未见得会有好的结果。”

  牧原股份董秘、首席战略官秦军认为,“猪周期本质上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背后的实质是行业利润率的变化,预期回报驱动生产者的经济行为是正常现象,我们都应该尊重周期、敬畏市场。”从业者应该理性应对猪周期,自己提前做好准备:在猪价高有利润的时候深挖产业升级,把红利变成自己的能力;低谷来临时则要做效率,降本增效保障供给。

  天邦食品创始人、董事长张邦辉则认为,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扩大,猪周期会越拉越长。“等到国内70%-80%的猪都由规模化企业提供时,猪价就会稳定下来,不再有猪周期。”

  我国探索实施生猪产能逐级调控,稳定生猪生产

  猪周期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在应对最近一轮“猪周期”过程中,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就完善生猪养殖市场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通过实施生猪产能调控,为恢复和稳定生猪生产提供支撑。

  农业农村部表示,要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引导,结合定点监测数据,研判生猪价格走势,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其实,从去年6月份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后,农业农村部就已发布预警信息,提倡产能过剩地区采取“三个一”措施,即“十头母猪中淘汰一头低产母猪”“一窝仔猪多淘汰一头弱仔猪”“育肥猪提前一旬出栏”,以此引导养殖场户加快调整生产结构,有序安排肥猪出栏,减少养殖亏损。

  此外,我国还在探索开展生猪产能调控,通过下发《意见》《方案》等形式,明确全国和各省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最低保有量以及规模猪场保有量指标,落实各地分级调控责任,建立不同层级的产能调控基地,稳定生猪生产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并公布了1.2万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这些基地的生猪出栏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3。

  饲料行业信息网、证券日报、北京青年报、央视财经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