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及2022年度策略:生猪、种业、饲料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01-21 字号: 收藏文章

  1.农林牧渔行业概览

  1.1 农林牧渔行业及子行业现状

  农林牧渔的总市值在2021年达到16,859亿元;从子行业来看,畜牧业占比58.39%,其次是农产品加工占比28.25%。

  农林牧渔两大产业链及特点

  农林牧渔行业主要分为种植链和养殖链两大产业链。通常供给端冲击大于需求冲击,核心在于供给端分析、产品加工波动。

  受养殖周期下行影响,农林牧渔2021年在申万一级行业跌幅居前,截止12月31日农林牧渔指数下跌4.93%; 其中,细分行业中林业(9.12%)、种植业(2.75%)、养殖业(-2.38%)、种植业(-4.27%)跑赢农林牧渔指数,但农产 品加工业(-5.93%)、饲料(-10.66%)跑输农林牧渔指数。

  农林牧渔的总市值在2021年Q1-Q3达到19,178亿元; 在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营业收入排第18位,同比排名有所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受养殖周期影响。农林牧渔行业营收总体上升,2021Q1/Q2/Q3分别实现营收2389/2615/2654亿元,环比实现正增长; 受猪周期下行影响,农林牧渔行业利润从2021年Q2起大幅下滑,Q3利润承压,有大幅亏损。

  截止12月31日,农林牧渔板块农林牧渔指数下跌4.93%,上证综指上涨0.60%,沪深300下跌5.20%。农林牧渔板块上周跑 输上证综指5.53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 0.27个百分点。截至12月31日,农林牧渔板块动态市盈率为50.40倍,位于一级行业上游位置,排名6/28。农林牧渔子板块市盈率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动物保健(99.88倍)、种植业(86.82倍)、饲料(67.71倍)。

  2.生猪养殖

  猪肉是我国主要肉类消费品,市场规模超万亿

  猪肉是我国主要肉类消费品,在过去20年,年产量总体超过4000万吨,占肉类产量的60%左右。中国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万亿以上:根据非瘟疫情前年均出栏7亿头、历史均价16-17元/公斤、屠宰企业生猪屠宰前均 重115公斤测算,市场规模在1.3万亿左右。

  行业高度分散,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力成本的提升,叠加疫情、环保因素抬升生猪养殖技术门槛, 中小散养户加速退出,行业集中度加速推进。

  猪价下跌走势延续,产能去化或迎二次加速

  整体来看,受春节假日因素的拉动,猪价短期有望小幅提振,但受整体供需影响猪价中长期仍有望保持底部震荡。 预期春节过后,产能去化将加速推进,至2022年Q2将达到正常保有量。

  生猪销售数据良好,头部猪企顺利达成出栏目标

  年度数据来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2021年年度分别同比增长122.28%/38.46%/56.14%/20.33%,头部猪企较好达成年 初制定生猪出栏目标,同时涨幅较为显著主要系生猪产能释放所致。行业对降低完全成本形成共识,企业通过采取各项降本措施如加大力度提高自繁自养仔猪占比、自建饲料厂以降低饲料成本等,降低完全 成本效果显著。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商品猪完全成本2021年四季度分别较2021年一季度下降为6.25%/5.71%/5.00%。

  猪周期:典型的蛛网模型

  猪周期是典型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相互作用契合的蛛网模型,带来的结果是持续3-4年供求关系的周期性波动。


  历史猪周期复盘

  2006年至今我国生猪养殖市场经历了三轮完整的周期。受非洲猪瘟叠加环保政策影响,2018年开始本轮超长猪周期。

  历史生猪价格详情

  从长期看,猪价总体趋于抬升,这主要因为人力、土地等成本价格上升驱动。中期来看,猪价在每3-4年呈周期性波动, 这是由于受养殖周期和供求关系影响的价格周期性波动。

  猪周期复盘:2006-2010 疫病冲击下的周期

  本轮周期从2006年的6月持续到2010年的5月,持续时间约4年。 本轮周期受蓝耳病、猪瘟等疫病影响,产能恢复受到冲击。

  猪周期复盘 :2010-2014 供需主导的典型周期

  本轮周期从2010年的5月持续到2014年的4月,持续时间约4年。本轮周期受到的外部扰动较少,是相对经典的猪周期,价 格主要受猪周期的内部供需关系主导。

  猪周期复盘:2014-2018 政策转向环保整治,产业格局显著改变

  第三轮猪周期从2014年5月开始,至2018年5月,历时4年,其中上行25个月,下行23个月,是唯一一次上行较下行周期更 长的猪周期。

  多因素扰动,非瘟疫情下的超级猪周期

  本轮猪周期影响因素复杂,涨跌的速度和波幅远超以往,堪称“超级猪周期”。 此次猪周期,已经历了猪价上涨、高位震荡区间,快速下跌,目前处于筑底阶段。

  需求端:消费总体稳定

  我国猪肉消费总体稳定,平均每年消费量在5000万吨左右。过去几十年受人口和经济因素影响,我国猪肉消费量持续增加并在近年趋稳,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供给端:当前处于周期筑底阶段

  存栏已接近正常保有量,猪价在三季度超跌后有企稳趋势。 从生猪存栏、周期下行时间以及猪价情况判断,当前处于周期筑底阶段。我国生猪产业养殖效率总体呈现提高趋势,2019、2020年因受非瘟疫情影响有所下降,对比疫情前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 较大提升空间。

  环保政策:持续缩紧

  国家对生猪养殖的环保政策持续缩紧,使众多无法满足绿色养猪条件的散户被迫退出行业。我国的生猪养 殖行业进出壁垒低,参与者以散户和家庭农户为主,极度分散、养殖效率较低。按照中国每年出栏6 亿只猪估算,一年所产生的排泄物约有12 亿吨,在政府没有严格的处理要求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2014 年以 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殖的环保政策,许多散户因无法满足绿色养殖条件而不得不离开市场。

  非洲猪瘟:长期存在,影响远超以往

  非瘟疫情长期存在,这对生猪养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防疫要求。非瘟不仅威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且明显增大养 殖成本,如何实现有效防控、控制防疫成本是未来盈利的核心难点。非瘟致死率高且有可能复发,考虑到生物安全防 控体系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非瘟的手段,因此投入建设洗消中心、隔离装置、购入烘干设备对于养殖场必不可少,是 企业保持生猪出栏稳定性的前提。因此,非瘟后,猪企的养殖成本因为防疫投入加大,在人工、折旧等成本上明显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种业

  中国种业已全面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时代

  中国种业市场化、产业化始于《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政府的“良种补贴”和国际种业 巨头的进入促进中国种业产业化进厂加快。目前中国种业已全面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时代。

  千亿种子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种子行业规模可以由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面积用种量、种子商品化率及种子价格相乘测算 。种植面积总体趋稳,品类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面积变化;单位用种量随着种子质量提升而下降;玉米和杂交水稻已全部实现 种子商品化,小麦、蔬菜等种子商品化率在不断提高。根据《2020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我国种子规模在千亿元左右,且随着部分农作物种子商品化率的提高以及种子价 格的持续提升,行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

  3.1政策驱动种业发展,粮食芯片大有可为

  种子为农业产业链起点,决定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粮食安全, 是粮食的“芯片” 。 我国种子进出口逆差加大,2019贸易逆差达2.24亿美元;我国种业 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较弱,很多农作物缺乏替代 品种,仍需依赖进口。 政府高度重视种子安全,连续在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种业发展。

  3.2 供需格局改善,玉米种子景气区间开启

  我国玉米消费量不断提升,饲料用途占比最高,2020年达到玉米总消费量的62%。生猪产能恢复,存栏量上升将带动玉米饲料需求增高。我国玉米库存在2016年取消“临储政策”后不断消耗,直至2020年已处于底部位点,供需缺口靠进口补齐。

  3.3 转基因全球范围推广

  全球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市场接受程度稳步提高:0.02亿公顷(1996)上升至1.9亿公顷(2019),CAGR高达 142%。根据ISAAA统计,全球转基因作物事件获批数量整体看呈增长趋势 。各国转基因相关政策频出,整体向好。

  4.饲料

  4.1.产量规模放缓,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2020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 25276.1万吨,总产值超8000亿。2013-2020 年中国饲料产量CAGR 约3.9%,饲料行业由增量发展转向存量竞争。

  4.2.饲料行业具备弱周期性,盈利能力稳定

  饲料行业相较于养殖周期变动呈现滞后性,属于弱周期性产 业。 饲料板块毛利率长期稳定。饲料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领先的资金周转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