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魏永波的家,坐落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黄河沿岸,这里有入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古梨园”。该园目前有百年以上古梨树9000余株,最老的梨树栽植于明朝万历年间有430多年树龄,至今仍开花结果。
因富含果酸、苹果酸、柠檬酸、蔗糖、葡萄糖等成分,软儿梨有防治风寒感冒、咽喉痛、干咳等疾病之效。食用时,可将冻成冰球的软儿梨放在冷水中消冻,剥皮后用嘴吸吮里边的浆液,别有一番滋味。
魏永波讲述说,曾经从事中国至尼泊尔物流业的他,之所以返乡搞农业,基于他希望宝贵的古梨园通过科学发展之路,生产出高品质、耐存贮的软儿梨,使这里独有的农耕文化得到更好保护。
“懂种植、懂储存、懂管理、懂经营、懂金融……”魏永波坦言,要想当好新时代农民,门槛还挺高。创业初期,他曾因为缺少流动资金一筹莫展,当邮储银行皋兰县支行了解情况后,通过详细调查,于2012年为其提供了创业贴息贷款8万元;2015年,该笔贷款到期后,因合作社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二次发放纯信用贷款50万元;2019年,该行还主动联系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再次为魏永波的合作社发放“加油贷”150万元。
魏永波说,农业发展周期长,前期投入一部分后,后期资金支持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就这样,坚持服务“三农”的邮储银行连续多年累计下发750万元贷款,帮助魏永波迅速开启了“软儿梨”产业“加速跑”模式。
前来走访调研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表示,对于一些农民从心理上拒绝贷款的想法,要注重加强引导;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以前脱贫保本的观念需要改变,多设计一些能够让农民通过实体经济振兴产业的产品;由于农业有周期性,还需要加快基本审批环节;最后就是深入田间地头向他们宣讲各类贷款政策,让金融“活水”赋能产业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