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12月9日,最新国统局数据出炉,CPI重回“2时代”,创近15个月来新高。
虽然这个2.3的数值,与美国那边直逼7的高通胀相比,已是温和的不知哪里去了,但在大家荷包承压已相当不堪的这个年末,依然引发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11月CPI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表面上,这组数据仍处于风轻云淡范畴,但水面之下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CPI已是同比连续多月上升;第二,猪肉价格,结束了“9连降”,开始逐渐回升。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1年11月,猪肉(白条肉)批发均价为23.98元/公斤,虽然同比下降39.3%,但环比已上升22.9%。
11月26日—12月3日,猪肉批发周均价每公斤24.50元,环比涨0.7%,已连续7周上涨。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恼人的猪周期可能又快要变盘了。
“猪周期”与CPI变化周期密切相关,以至于,CPI也被戏称为“中国猪肉指数”(China Pork Index)。
由于在CPI中的占比较大,过去20年来,我国生猪价格的几次大幅波动,均对CPI影响较大,引起行业及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占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01年入世之后,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猪肉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周期。
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
2003年—2006年是第1个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1亿头;
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第2个周期高峰接近6.5亿头;
2009年—2014年第3个周期,生猪出栏量达到7.5亿头历史高峰;
2015年—2018年第4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也在7亿头左右;
2018年至今,正运行第5个周期。
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6月份,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疫情、环保政策调整、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和生产周期性因素,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
在这些因素叠加冲击下,2019年10月底,全国猪肉均价逼近40元/公斤关口。
随后在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调控及猪价高位抑制的情况下,猪价略有回落,但依旧在高位震荡。
直到2020年底,猪肉价最后冲高一次之后,终于从今年起步入下行,同比变化由正转负。
如此上上下下,首先是给供应端带来巨大影响。有人选取猪鸡养殖行业的2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比了2019年1到11月的基准期,与2021年1至11月的当前期之间变化。
如此选择是因为,上市公司一般都是行业里较为优秀的代表,其公布的财报数据也基本可信。
如此对比后发现,与基准期相比,这些公司当期总营收上涨了68%,总营业利润却下降了160%,当期的营业利润总额为亏损137亿元。
在26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即2019年有3家亏损,亏损总额为0.92亿元。
而当期即今年前11个月,则有15家亏损,亏损企业占比为57.7%。这15家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为253亿元,亏损额扩大了275倍。
其中,温氏股份是今年截至目前亏损最多的企业,亏损94亿元,而在2019年同期,它盈利67亿。
如此惊人幅度的跌荡起伏,原因无他:猪周期。
从生猪价格走势,即可看出养猪业者想穿越周期之难。
2019年全年,生猪价格一路长虹,上涨曲线之陡峭,让所有养猪的全年都乐得合不拢腿。
2020年保持高位震荡,2021年开始下行,最低跌到每千克11块的地板价。
与此同时,猪饲料经历2020年的大幅上升之后,今年一直维持高位。均价3.3元/公斤,2019年同期的均价2.5元/公斤相比,每公斤高出8毛。
再加上猪仔价格也不安生,这就要了猪企们的“老命”。
像温氏企业这种规模的上市公司,费劲平生努力想穿越猪周期,在这次的第五轮当中还是暂时趴下了。
既然是周期,痛苦过后总有灿烂。
现在,猪仔价格已经开始明显下降,能繁母猪数量从今年下半年起也开始下降,这意味着未来猪肉供给会减少,价格上涨动力正在积蓄。
2022年,猪企的日子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不过,这同时也意味着通胀管理难度会增大。毕竟,现在已经是“菜比肉贵”叠加各种囊中羞涩,肉要是再来一波涨,那就被猪周期牵着减肥喽。
文章来源:青橙智库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