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密集出手稳猪价 大宗商品涨价向终端消费传导影响有限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6-30 字号: 收藏文章

  召开会议全面部署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研究进一步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近期,多部门频频出手,围绕价格调控,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释放了助力市场稳供需的强有力信号。

  国家统计局6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今年6月中旬与6月上旬相比,21种产品价格上涨,25种下降,4种持平。其中,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生猪(外三元)比6月上旬价格下跌1.9元/千克,价格为13.9元/千克,跌幅达12%。

  密集出手稳猪价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连降数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表示,从供给角度看,国内生猪产能正在持续恢复,存栏量持续增加。从需求角度看,随着天气转热,目前正处于消费淡季,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5月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显示,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食品中,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11%。

  猪肉供需两端利空叠加导致猪价下探。专家表示,一方面,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叠加二次育肥生猪大规模出栏,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7.6%;另一方面,4-5月属于猪肉传统消费淡季,猪价下探难以在短时间内提振猪肉消费热情。

  随着猪价下跌,上市猪企利润大幅下降。与年初相比,新希望、温氏股份、天康生物5月销售跌幅超过一半,正邦科技、双汇发展跌幅接近五成。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1%、91%、76%。

  有关部门正密集出手,稳猪价、稳市场。6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提出以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对生猪及猪肉价格“调高”与“调低”并重。即当猪肉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以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引导区域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布局,加强生猪产销规划衔接。鼓励探索销区补偿产区的长效机制,支持主产省份发展生猪生产,并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加强供需双向调节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供应链产业链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及时采取税收政策鼓励进口,抑制出口,保障钢铁等大宗商品供给。

  自5月1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其中,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1日起,取消146种钢铁相关产品出口退税。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增加国内大宗商品的供给,可以对保供稳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进口一方面增加了中国大宗商品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将国际市场涨价的行情传导到国内,量和价以及供与需的博弈最终会达到平衡。

  与此同时,我国在加强大宗商品进出口和储备调节,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角度来看,有力防范大宗商品供应风险,有助于遏制商品价格上涨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递,在生铁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效。

  专家表示,下一步,政策助力大宗商品市场保供稳价可多举措发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口关税和流通环节费用等,降低企业进口的制度性成本。二是完善进口供应体系,加强与更多主产国合作,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有利于寻找价格更低的货源,提高议价权。

  继续发力稳市场

  “围绕价格调控,国家多部门近期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数据专员陈秀珍表示,相关政策的及时出台稳定了市场预期。

  在大宗商品方面,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障大宗商品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随后,多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明确将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在民生商品层面,《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已经印发实施,这为拎稳“米袋子”“菜篮子”吃下了“定心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此轮大宗商品涨价向终端消费传导影响有限。

  据了解,在产业链价格传导过程中存在一个特殊的逻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生活资料,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快于出厂价格、零售价格、消费价格的上涨,同时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速度也快于产业链下游价格上涨速度。专家表示,在这个逻辑中,此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冲击正沿着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的脉络进行传导,慢慢地已经传导到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不过,从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再进一步往消费品价格传导,目前还没有充分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现有的供给和需求总体处于平衡状态。同时,国内消费品制造行业的供需关系、供给能力,以及监管部门对消费品价格的管理,这些因素导致难以形成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此外,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生产供应充裕,特别是农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预计将在合理区间温和波动运行,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文章来源: 中国商报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