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稳猪价托市场 多部门齐发力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6-18 字号: 收藏文章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猪肉价格下行是主要原因。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第2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6.24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7.3%,比去年同期下降45.4%。全国30个监测省区市活猪及猪肉价格普遍下降,全国29个监测省区市仔猪价格普遍下降。专家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接近生猪盈亏平衡线,后续猪价下跌空间有限,预计七八月份之后结束此轮快速下跌。

  供应充足推动价格走低

  国际商报记者端午节期间来到北京丰台区的一家菜市场。在生肉货柜,记者看到,优质冷鲜猪排骨的价格为56元/公斤。“之前精排每公斤要80元,虽然最近价格有所上涨,但比之前还是便宜了很多。”正在挑选肉品的李阿姨说。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销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据悉,受春节影响,今年1月猪肉价格一度反弹,但不久即回归跌势,此后一路下跌。截至6月1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01元/公斤,比节前下降3.7%。

  “猪肉在中国不仅是一种商品,其价格也反映着民生动态,关系到民生指数,同时也是CPI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存在独特的“猪周期”,生猪有一定的存栏出栏周期,即12~28个月。“猪周期”可能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出现短期的供需错配或失衡,从而引发价格波动。

  王鹏进一步分析,本次的“猪周期”大约是从2019年开始的,主要源头是2019年的非洲猪瘟导致大量猪场存栏量下降;同时出于环保考虑,中国同时段关停了许多小型养殖场和个人养殖点,2020年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整体经济面临一定通胀压力,导致猪肉价格不断攀升;至今年年初,中国生猪价格逐渐“封顶”并呈跌势。生产养殖企业虽压栏惜售,但并没有“止跌”生猪价格。5月以来,许多养殖场为减少亏损,集中出栏大量超过150公斤的生猪,导致市场供应过于充足,价格加速走低。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至今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已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另外,4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已达1800万头,同比增长41%。而每年一、二季度是中国生猪消费低谷期,消费者整体对猪肉的需求呈现疲态,导致猪肉市场压力不断增大,价格持续下跌。

  政策调控为养殖户“定心”

  据统计,去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0650亿头,比2019年末增加9609万头,增长31.0%。按“猪周期”算,这些虽然是在2020年养殖的生猪,但大部分将成为2021年的猪肉产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预测,2021年猪肉产量约5000万吨,比2020年增加约800万吨,增长20%多。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2021年处于这轮‘猪周期’的生猪供应增加阶段,生猪存栏量上涨,猪肉供应量增加,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猪肉价格下跌。猪肉价格的下跌也会影响生猪存栏量和供应量。按照正常规律,2022年春节前后,新的‘猪周期’将启动,届时猪肉供应量可能减少,猪肉价格将再次上涨。”

  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刚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期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的价格下跌也是猪肉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猪肉价格目前已接近底部,低位将维持到夏季结束,正好是一个养殖周期。同时,从夏粮产量情况也能预判出下一阶段行情。

  不过,猪肉价格不会一直下跌。过高或过低的猪肉价格都会对上游产业链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明确了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的情形划分依据,并以此形成了启动储备响应的工作机制。实施临时储备收储,发挥储备肉体系对市场的调节功能,稳定市场价格。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被过度淘汰。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