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汉中荣国村“稻+”产业助推亩产值过万元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4-19 字号: 收藏文章

  “在稻田里养泥鳅、甲鱼,不施肥、零用药,既提高了产品品质又获得了丰厚收益,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4月9日,站在村里的稻渔综合种植养殖田边,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党总支书记贾涛说。

  近年来,荣国村干部群众顺应生态循环和绿色发展趋势,在从传统农耕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路上,结合技术优势大胆尝试,大力实施“稻+”产业,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荣国村花英生态种植养殖家庭农场里,几位农民正在稻田沟里清理淤泥、拓宽沟道,为下一茬种植养殖进水和排水作准备。这个家庭农场是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汉中市、南郑区“稻渔综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

  “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农场负责人李小华告诉记者,由于经验不足,遇到洪水暴发倒灌翻塘,泥鳅“全军覆没”。防鸟网一破损,朱鹮、白鹤等鸟类就钻进泥塘,一只鸟一天就能吃掉1.5公斤泥鳅。且刚开始从湖北购买的泥鳅种苗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环境,成活率不高。

  随着全镇养殖规模扩大,泥鳅种苗需求量变大,村里的一些能人就琢磨自己繁育种苗。他们邀请渔业专家上门指导,利用掌握的技术经验,繁育出了更适应当地水温、水质的种苗,再加上防洪防鸟措施的加强,泥鳅成活率明显提高。

  “养殖业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让效益最大化。”贾涛和村委会干部深知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荣国村一直有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传统,很多农户都有渔业生产、经营水产的经验,稻田里面养殖的水产也是五花八门。经过村委会和专家的细致研究和综合考量,村里确定统一养殖技术成熟、收益较高的泥鳅和甲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贾涛说,稻田综合种植养殖模式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大家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荣国村以田为布,用稻作画,泥鳅、甲鱼游弋其间,把原来普通的水田改造成了“鱼鲜米香”的宝地。荣国村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模式下生产的稻米和水产品,凭借绿色生态、品质过硬的优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实现了稳粮增效、稻渔双赢。

  “村里发展稻田综合种植养殖后,我们家在2019年顺利脱贫,现在一年收入3万多元。”荣国村村民祝庆华高兴地说。

  据了解,荣国村目前共流转1100亩稻田,其中900亩采用稻渔综合种植养殖模式,亩均产值1.1万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等措施,采用“村级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荣国村一边搞稻田种植养殖,一边做苗种繁育,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通过吸纳务工、合作社分红等方式,荣国村稻渔综合种植养殖项目先后带动450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让大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红利。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