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猪肉价格跌至去年最低水平 区块链养猪成热点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4-07 字号: 收藏文章

  3月底,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十厅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海南省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揭榜工程活动揭榜名单的通知》。

  其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各参与机构之间的信任共享,对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及现代物流、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写入区块链的方案引发关注。区块链以其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的优势,将增强地方消费者对猪肉农产品的信任度,提升猪肉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精细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

  区块链养猪成热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多省猪肉价格已经跌至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包括京、津、冀以及山西、内蒙古、上海、山东等地最低价格达到26.75元/斤,自2020年9月以来,国内猪价便进入了下降通道,尽管春节前猪价出现短暂回升,但整体上来看,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此前猪肉价格高涨推动了更多的养猪场养猪,导致市场目前供过于求,加上猪肉替代品增多等,比如冷冻牛肉的价格降低,本轮猪周期红利似乎已经消失,提高猪肉质量是养猪场穿越猪价周期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

  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布科技(下称“分布科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猪肉品质量全链条监控平台》成功入选海南省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揭榜工程“农业领域”方案,为生猪养殖长远发展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分布科技CEO达鸿飞向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分析,数字化浪潮离不开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农业产业环节中,区块链数据不可伪造篡改、智能合约、稳定可靠等技术特征,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溯源、实现安全监管和生鲜冷链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损耗等场景。

  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了解到,区块链技术的农业溯源系统与过去相比,有更明显的优势,例如打通了信息壁垒,保障了数据的稳定、安全、透明,方便对数据的及时掌握,改良了技术、提高了效率的同时还提供了让各方信息进行互动的网络平台等。

  “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区块链可有效应用于农业中农场、物流、制造、零售商及消费者等场景,为农业记录产品质量数据、IoT及GPS数据,提供路径优化、AI预测等智能化功能。分布科技在内的区块链技术企业将区块链技术赋能构建农业产业链体系,加强“区块链+农业科技”超前布局,用科技推动智慧农业创新,为农村农业的高科技发展贡献了新的解决方案。

  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关注到,《关于公布海南省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揭榜工程活动揭榜名单的通知》中,金融领域、农业领域、医疗领域、旅游领域、国际贸易领域、司法领域、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等7大领域,共21家企业的21个落地应用方案,为区块链+场景应用落地作出表率。

  其中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监管与服务领域集成创新与应用、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的基于区块链的医疗领域集成创新与应用、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区块链的海南智信农业服务平台、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基于区块链的旅游领域集成创新与应用、海南火链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旅投黑虎科技有限公司、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海南省跨境电商区块链管理平台、海南火链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大学、北京中海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海南省公检法司协同办公区块链平台以及南京纯白矩阵科技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可信链与交易结算系统等的落地实践非常值得关注。

  达鸿飞认为,区块链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农业产业重新赋能。我国农业大数据基础仍相对薄弱分散,无法形成有效整合。区块链作为平台,一头连接大数据,通过数据源的清洗,为算法的深度分析提供“原材料”,为农业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一头连接智能系统,让物联网技术、智能装备、产业数据标准的建设具备运行条件。区块链助力逐步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数据化和电子化,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农业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的产业场景中。

  “部分科技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践,从单个项目扩展到农业园区,这样的思路同样适用。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设计规划、种养技术服务、物流服务、检验检测等机构和企业将相继入驻,便于各市场主体开展宣传推广、撮合交易、在线中介等经营性业务,也方便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相关主体评价提供数据支撑。”达鸿飞强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