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互助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2-24 字号: 收藏文章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社会参与之广前所未有,全县上下呈现出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倾力扶贫的生动局面,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强基础多管齐下促攻坚

  “十三五”以来,互助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8.48亿元,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等项目,全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补齐,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整合行业部门各类资金22.24亿元,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全县群众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100%,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电力保障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实现全县危旧房改造、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行政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按照“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思路,实施了特色种养业、第三产业、资产收益等多元化产业项目,打造了特色种养、现代服务业、光伏扶贫、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劳务输出六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建立了马铃薯、汉藏药材种植、八眉猪繁育、扶贫产业园等十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4.3万名贫困人口增收,产业收入占比由2015年底的15%提高40%。同时,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全县294个村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

  累计投资5.1亿元,对8个乡镇的16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群众1511户52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2户2344人,占搬迁总户数的43.2%,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5.4%,从根本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注重后续扶持产业和就业,充分利用每人5400元产业项目发展资金、每村50万元互助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扶持搬迁群众实施“一户一业”,用于开办洗车房、家政服务公司、铁艺加工房、农家乐等实体经济,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

  惠民生精准扶贫抓落实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不动摇,针对“上学难”问题,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15年免费教育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888万元、“雨露计划”补助资金5473.9万元,惠及92120人,有效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负担。针对“务工难”问题,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8万人次,实现了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累计转移就业21062人次,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劳务收入对全县农户家庭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针对“看病贵”问题,全面落实“三个一批”行动方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通过“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综合性措施,累计为3.47万人次贫困人口报销医药费用1.75亿元,为4671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446.33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群众医疗负担。

  把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机遇,制定了《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十三五”对口帮扶互助县扶贫协作规划》。2017年以来,双方累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7次,开展各类交流互访活动160余次,互访人数达30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亿元,落实涵盖消费扶贫、电商与品牌推广、特色种养、助医助学等领域。

  创新开展“六学六育”主题活动,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为目标,通过组建理论宣讲团、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打造文化长廊、开展集中宣讲活动、解决群众困难等措施,增强群众感恩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助力精神脱贫”活动,推动了农村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重创新脱贫工作亮点多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互助县采取“五看法”开展精准识别和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工作,达到了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2018年底1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3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9年291户579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4.1%下降到“零”,贫困“清零”目标全面完成,2019年5月省政府公告公示退出贫困县序列。互助在全面迈向小康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做到了“规定动作”不缩水,“自选动作”有创新——

  易地搬迁群众“唱主角”。创新建立了“搬迁意愿、建房户型选择、建筑材料选择、工程质量监督、产业项目选择”群众五做主工作法,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现了新村建设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全程参与的转变。

  扶贫干部扛起“先锋旗”。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队作用,探索建立了“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五个一”工作法,引导“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精准作为、精准发力,使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惠民政策落到困难群众身上,为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积累了新经验,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精神扶贫提振“精气神”。创新开展“六学六育”主题教育活动,自主创作了小品《迁居故事》、情景诗朗诵《班彦新村赋》、青海方言版动漫《阿舅外甥话扶贫》,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教育,提升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扎实推进破除陈规陋习、树立乡风文明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因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等导致的致贫返贫问题。通过奖励扶持脱贫光荣户和先进户,着力营造自力更生良好氛围,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产业发展拓宽“致富路”。紧紧围绕“三园”引领“三县”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县域资源禀赋,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民族手工业等具有互助特色的产业逐渐兴起,为贫困群众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依托“土族盘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盘绣产业基地8个,带动全县2000余名群众生产期内人均月增收800余元,其中直接带动220余户贫困户人均月增收2000元。依托互助深厚的青稞酒文化底蕴,建成酩馏酒作坊53个,从业人员达330人,年销售收入达290万元,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公益岗位推动“稳就业”。为扶持无劳动技能、无就业渠道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互助县每年实施农村公益性岗位“千人计划”,鼓励贫困群众从事公路养护、农村保洁、生态管护等公益性岗位,4316名贫困群众依托公路养护、农村保洁、生态管护公益性岗位吃上了“生态饭”。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