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中国养猪那点事儿:互联网大佬纷纷入局 种猪竟也被卡脖子?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1-01-26 字号: 收藏文章

  在过去一年,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让许多老百姓想知道,猪肉价格什么时候下跌?咱们什么时候能吃上正常价格的猪肉?大家好,我是极客兄弟文子,今天咱们聊一聊与猪肉价格相关话题,也就是中国的养猪行业。

  这么说吧,咱们中国人对猪肉是相当情有独钟的,平均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占全世界的一半。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虽然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依然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猪肉。事实上呢,这猪肉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所以猪肉价格的江湖地位,那是相当高的,这也正如古话“猪粮安天下”所指出的,猪肉在人们的生活中相当重要。

  那如何保证猪肉价格的稳定?自然就离不开养猪行业来相助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那就是近几年呢,各大房地产公司,以及互联网大佬们都纷纷开始养猪了,像是万达、碧桂园、恒大和万科,还有京东的刘强东,阿里的马云,以及大家可能最熟悉的,网易的丁磊,全都瞄上过养猪这件事儿,可谓是心有灵犀!

  在这儿我还想特别感叹一句,早些年丁磊养猪时,在科技界,包括整个中国互联网,都称得上一声惊雷,惊煞了很多人。但如今我们只能点头佩服,丁磊眼光太独到了。

  说到这儿大伙要问了,为何众多大佬都想杀进了养猪行业?这得从我国的行业现状说起!目前来看呢,虽然中国养猪行业规模很大,但有三个指标呢,与国外相差甚远:

  第一个指标是行业集中度,对比美国就可以很好说明这个问题。美国排名前五的养猪企业,能占到市场份额的32%,而中国排名前五的养猪企业,才刚刚超过市场份额的6%,这是因为我国90%左右的猪都是散户在养,这也就导致猪肉供应量经常不稳定。

  第二个指标是PSY,即每头母猪每年能生几只小猪,目前中国只有18,发达国家可以到达24到30,差距也是相当大的,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这第三个指标呢,就是平均1个饲养员,可以管理多少头猪。虽然像温氏这样的大企业,在这个指标上不输美国,但国内最小的散户,一个人只能养一两头,多一点的散户可能是管理50到100头,相比大企业差了很多,人工成本和工作效率都不太有竞争力。

  所以这个养猪这个行业的未来呢,拼的是科技,比的是管理,这就需要小散户退出,大企业加入,让集中度不断提高,从而更好满足国人对猪肉的需求。事实上呢,猪肉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我国庞大的需求量支撑了猪养殖的市场空间,养猪行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巨大,这也是为何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巨头纷纷杀入了养猪行业。

  但我在这尔想强调下,除了攫取利益,巨头们的入场,对我国养猪行业也是利好!

  一方面是我们提到的,养猪行业对科技和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巨头们在入场时,也多是主打的科技养猪,比如阿里巴巴,比如京东,这对于养猪行业减少劳动量、精准饲喂、降低饲料成本等等都相当有帮助。不仅如此,养猪还涉及生猪监测、营养、疾病预防、环保排污等一系列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都将改善这些环节!

  另一方面呢,养猪行业的扩张,离不开能繁母猪,这方面同样是我国的一个短板。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其实和芯片产业一样,养猪也面临着“卡脖子”难题,这正是咱们要讲的种猪繁育。事实上呢,这“猪芯片”面临的处境,并不比芯片产业好多少。

  为了更好凸显所谓“猪芯片”困境,大家不妨先看一组数据!我国原本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现在种猪市场已经成了洋猪天下,目前市场上90%的仔猪属于洋猪的后代。作为对比,上世纪90年代,本土猪还占据着中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前后逆转?这要从我国地方知名猪种的普遍特点说起,耐粗食、抗疫力强,肉质好、偏脂肪型,做菜更香。但本土猪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比如生长周期长、脂肪含量高、出肉率低等,这导致本土猪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中国开始引进大量国外品种的猪,有英国大白猪、丹麦长白猪、美国杜洛克猪等等。

  久而久之呢,大家也就很难看到本土的黑猪了。有这么一个对比,能形象说明这一变化:六龄童版本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咱们的二师兄还是黑猪形象;但到了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中,二师兄已经是白猪了,正好显示了洋猪入侵与本土猪“灭亡”。

  但在种猪方面,咱们也是有好消息的,因为我国已经认识到保护本土猪多样性的重要性,而且也开始重视种猪问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还说过,“现在原种猪很多是依靠进口,这种格局必须要改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种猪”。而网易丁磊养的猪,也是中国本土的太湖黑猪,所以巨头纷纷开始养猪,相信也会助力我国摆脱“猪芯片”困境。

  文章来源:极客兄弟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