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武姜村的“梅”好生活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2-21 字号: 收藏文章

  “刚开车去看青梅回来,车脏了,咱得给它洗个澡!”12月13日中午,大新县榄圩乡武姜村伏祥屯脱贫户农培海边洗着去年花13万元买来的新车边说。

  开车去青梅果地干活,闲时去县城逛街,这样的生活对于武姜人来说,以前只能是“望梅止渴”,可现在,却变成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村建档立卡户共有226户,现在90%脱贫户已经买上轿车。”武姜村党支部书记赵福祥说。

  武姜村地处大山深处,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交通闭塞曾经让该村备受贫困煎熬,“武姜”也一度成为贫困的代名词。

  在党员赵福祥的带动下,武姜村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青梅产业。青梅种植规模从2015年的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7500亩,惠及全村群众。

  此外,赵福祥积极联系崇左市政协牵线搭桥,组织闽粤客商老板直接到村里收购,仅此一项,实现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成为广西“青梅第一村”,该村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开始追求新生活,武姜村出现了“购车热”。

  今年43岁的农培海,一家4口人,仅有两亩耕地。2007年,农培海从广东返乡创业,后来开辟荒山种下10亩青梅。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青梅树开始有好收成,农培海一下子摘掉贫困的帽子。这几年,仅青梅一项,他家每年收入就在7万元以上。“开着轿车去看青梅,这种感觉很好,腰板子也挺得直直的。”谈起近年来的变化,农培海笑逐颜开。

  回忆当初买回新车的幸福时刻,武姜村那咘屯脱贫户黄利红一度激动得热泪盈眶。那天,当她花18万元购买的轿车在村民的羡慕目光中徐徐开进村子时,她多年来付出的汗水和泪水一下子被幸福淹没……8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儿子读书,婆婆年老多病,黄利红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多年的辛劳,终于得到回报。2017年,黄利红10年前种下的400多棵青梅,给她带来18万元的收入。“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不会过上这样好的生活!”黄利红深有感触地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起来的武姜村,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丰收。谈起武姜村近年来的村风文明,该村第一书记雷洪向如数家珍:迷信的人少了,相信科学的人多了;铺张浪费的人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讲究卫生的人多了。

  站在武姜村中,举目四顾,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映入眼帘,行走在村道上,但见楼房错落有致,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道上,各种品牌的轿车随处可见,让人处处感受到脱贫攻坚战给农村群众带来的“梅”好生活。

  武姜村发展青梅产业,让村民们致富,这只是大新县发展青梅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大新县“青梅种到哪里产业路就修到哪里”的政策支持下,目前全县累计种植青梅5.6万亩,覆盖所有乡镇。同时,大新县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溜溜果园集团发展青梅深加工项目,推动该县青梅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